貓科動物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有過「黑化症」的紀錄,這類基因變異會使動物披上一身深色毛皮,此次則是加拿大山貓首見黑化案例。 2020年8月下旬,加拿大育空白馬鎮(Whitehorse)郊的一名婦女用手機拍到了一隻奇怪的生物在她家院子裡徘徊。而後,這段影像成了史上第一筆證實黑化加拿大山貓(Canada lynx,又稱加拿大猞猁)存在的科學紀錄。 這段影片才剛隨著本月刊登在《哺乳動物》(Mammalia)期刊上的研究主題而公開。根據論文所述,這隻加拿大山貓是因為基因突變產生「黑化症」(melanism ),導致皮膚、毛皮中生成的黑色素濃度異常。 雖然黑化症曾在約三分之一的貓科動物身上...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918地震造成花蓮玉里地區嚴重災害,愈來愈多民眾意識到事先防範的重要性,開始在家中準備防災包,或是留意社區裡的危險角落,但較少為人知的是,日本已有所謂的「防災士」制度,強調社區的自主因應能力,在外援抵達前就具備基礎自救知識,把握救災黃金時機。 1995年阪神地震後,日本一份調查指出,成功脫離災難的民眾,高達九成是憑藉自助和社區互助的力量,顯示出社區防災扮演的重要角色,日本也為此開始培育社區裡的防災士。臺灣在2019年引進相關制度,上路三年以來,國內已有1萬3666位獲得認證的防災士。
科學家分析了世界各地樹木年輪中的放射性特徵,研究過去1萬年, 席捲地球六次的輻射風暴。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的會議論文指出:太陽的超級閃焰不是主因,其原由還有待商榷。 當太陽輻射的高能粒子撞擊到地球高處大氣層時,會將氮原子轉為放射性的碳14或稱放射性碳,經由空氣和海洋,進入到沈積物和沼澤、生態圈,到動物和植物,其中也包含了樹木的年輪。 對考古學家而言,放射性碳14的發現與運用真是一大福音,碳14的衰變時間緩慢且穩定,讓科學家能測得樣品的年代,即所謂的放射性碳14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
探測到火星深處的隆隆聲使得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上火山活動的猜測可能為真。在研究了美國航太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 Mars Lander)探測到的一系列地震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熔融岩漿可能仍然存在於火星地殼下,意味著火星表面至今仍持續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 迄今為止,洞察號已探測到1300多次地震,這些地震可以揭示火星內部結構和活動的相關訊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西蒙.史塔勒(Simon Stähler)領導的地球物理團隊對最近的20次地震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分布在整個火星表面的大部分斷層並不活躍。有趣的是,這個斷層群似乎來自一個叫做科柏洛斯槽溝(Ce...
德國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極微小的中子星可能是一顆奇異星。 這顆名為HESS J1731-347的中子星目前仍被標記為中子星,但它的不尋常之處在於其質量竟然比太陽還小,就理論而言,中子星的質量永遠不可能低於太陽的1.1倍,因此天文界的人們開始懷疑它可能是一顆奇異星。 奇異星是夸克星的其中一個分支,是目前尚未被證實存在的天體,由大量的奇夸克所組成,先前的研究認為奇異星看起來應該很像中子星,但由於次原子粒子的特性,奇夸克的比例會比一般情況大得多,意即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的成份比例應大致相同。 在研究人員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的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近期宣布,將不會在波多黎各重建著名的阿雷西博無線電波天文臺(Arecibo Observatory)。這座望遠鏡在兩年前倒塌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線電波望遠鏡之一。取而代之的是,該機構發布了一份招標書,希望在該地建立一個500萬美元的教育中心,該中心將促進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項目和合作夥伴關係。它還尋求實施一項研究和勞動力發展計畫,該中心計畫於明年在天文臺曾經所在的北部山區城鎮阿雷西博開放。 該機構數學和物理科學理事會助理主任西恩.瓊斯(Sean Jones)說:「不重建望遠鏡的決定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