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凍蛋白、含糖細胞、關閉大腦,許多動物為了熬過冬季,發展出各種令人驚嘆的方法來暫停生理機能。 好幾年前,我大學的課堂上有位教授示範了個震驚所有人的展演:他先是拿出了一隻凍成塊但還活著的木蛙(wood frog),接著突然把牠往牆壁上砸。木蛙碎了一地,嚇得大家倒抽了幾口氣。 幾分鐘後,教授才解釋道說,其實他沒有真的把木蛙砸碎,而是用了塊大冰塊來代替木蛙,好達到戲劇效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木蛙真的會結凍好度過冬季,直到春天才再度解凍。 木蛙是地球上最常用來研究「結凍」的動物之一。當秋天氣溫下降時,木蛙會窩在樹葉堆中,任憑寒氣滲入體內,直到心臟、大腦乃至整個身子都折服於此。不...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恆星與行星形成研究中心的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說明火星上遠古海洋來源的證據,大部分的水大多來自外太陽系富含碳之球粒隕石。本研究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先前的研究認為火星有段時間,大部分或全部的表面曾有汪洋一片的海洋,水氣從地表下滲出後,經冷卻液化成液態水。這回的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水的來源更有可能是──從外太陽系飛來的隕石。 這次的發表基於研究人員調查的火星隕石。小行星撞擊火星後,從火星表面噴出的碎片,以隕石的形式墜落地球。研究團隊分析了其中的31顆隕石,利用鉻的同位素做判別。由於鉻-54(Chromium-54)無法在火星自...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非洲中部的剛果泥炭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泥炭地群,占地1670萬公頃。科學家發現,這塊泥炭地的儲碳量是世界第一。不過,最新研究顯示,數千年這裡曾因乾旱,而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幸而天氣再度變為潮濕,這才恢復儲碳的功能。 科學家擔心,除了氣候變遷可能讓這裡變乾,人為開發也會蓄意將水分排乾,如此一來,泥炭地可能會轉而排出二氧化碳。相關研究於本月2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孫文臨花蓮報導 人象衝突頻頻登上媒體版面,為瞭解在地農民的真實想法,來自越南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博士生阮文越(Van Viet Nguyen)在越南同奈生物圈保護區(Dong Nai Biosphere Reserve)蹲點一年,發現傳統的威嚇、驅趕等方法不能解決問題,且多數居民都希望能與當地的野生亞洲象共存。 阮文越的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全球生態與保育》(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更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指導教授李俊鴻說,這可能是越南第一次以社區居民為本的方式,針對人象衝突管理措施提出的建議。
某些非洲的慈鯛科魚類會把孩子放在自己口中撫育──還會當點心吃。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原因了。 撫養寶寶是會讓人筋疲力盡的──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這種累會讓某些口孵的魚媽媽把自己的寶寶當點心吃了。 中非的一種慈鯛Astatotilapia burtoni──通常稱為伯氏妊麗魚──有時會把自己產下的卵和小魚吃掉超過四分之三。 「很驚人啊,」中密西根大學的生物學家、也是11月9日《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期刊上刊載的這篇研究的資深作者彼得.戴斯特拉(Peter Dijkstra)說:「這真的很多。」 口孵是常見的魚類行為,尤其是慈鯛科魚類,牠們是體色鮮艷的...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公佈了最新的天體影像,一個充滿鮮豔色彩的熾熱宇宙沙漏,其中心隱藏著一顆新形成的恆星。美國航太總署(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SA)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五顏六色的雲彩只在紅外光下可見,因此在被韋伯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捕捉到前,我們從未見過。 這顆非常年輕的恆星被稱為原恆星L1527,位於金牛座分子雲中,這是一個有名的恆星育嬰室,距離地球約447光年。隱藏在沙漏狀的頸部內,側向的原行星盤邊緣看起來就像是橫跨在頸部中間的一條黑線,而來自原恆星的光,從圓盤的上方和下方逸出,照亮了周圍沙漏狀的雲層,這些雲是由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