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臺灣面臨 56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場乾旱影響各大電子廠的生產,讓許多企業面臨停工的危機,還導致南部地區多次出現限水的情況。全球暖化問題的加劇帶來了頻繁的極端災害,對於短期氣候變動的預測也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從短期的天氣到長時間的氣候該如何預測?氣候災害事件是否能提前警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氣候預測的關鍵。 古代傳說到現代科學 氣象預測的演進 人類預測天象的歷史源遠流長,古人運用天文觀測來預測氣象。《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自古相傳畢星掌管雨水,一向推崇《詩經》的孔子見月亮接近...
由巨大的海蜘蛛、章魚和其他奇特海洋生物組成的隱藏生態系,顯示就算被厚厚的冰層隔絕封鎖在海底,生命也同樣能蓬勃生長。
多年來,科學家都覺得他們觀察的魚也同樣在觀察他們。一項新研究顯示,這些魚可以辨識潛水員的服裝。 亞歷克斯.喬丹(Alex Jordan)是主持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行為演化實驗室(Behavioural Evolution Lab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r)的研究人員,他在將近20年的野外魚類研究中曾數次感覺到,他正在研究的魚也正在學習辨識及跟隨他或他的同事。 他回憶說:「我們有很多次都明顯感覺到,魚正在辨識我們。」 不過,儘管科學家似乎是出於直覺懷疑這種現象,但先前並沒有研究在野外進行驗證。 牛津...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s,FRBs)是現今宇宙中最神秘且令人困惑的天文現象之一,根據其發生頻率可分為兩種類型:能夠多次爆發的「重複型」,以及僅發生一次的「單發型」。長期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單發型的快速電波爆占比最多,而重複型相對較少。然而,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與國立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全新的觀點,發現實際上超過半數是屬於重複型,此為探索快速電波爆的成因開啟了全新方向。
天文學家首度確認海王星上存在極光現象,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所發現,補上了太陽系四顆巨行星極光觀測的最後一塊拼圖。這也是我們首次直接捕捉到這顆最遠行星的極光輝光與光譜特徵。 海王星位於太陽系邊緣,距離太陽約45億公里,是一顆冰冷巨行星。自1989年NASA的航海家二號飛掠海王星後,這顆遙遠行星便再無太空船造訪。此後,包括哈伯太空望遠鏡在內的多項天文設施持續監測海王星的天氣變化,並在2013年發現一顆新衛星。然而,關於海王星極光活動的觀測,天文學家始終僅獲得些許模糊線索,無法直接確認。 如今,NASA的...
說起「無線網路(Wi-Fi)」對於現代人而言,可說是跟水電一樣不可或缺,無論是手機、筆電,或是各種主打「智慧」的電器,都仰賴 Wi-Fi 連上網路後才能提供服務。但 Wi-Fi 的價值僅止於此嗎? 「我們正透過 Wi-Fi 技術,以無線感測方式,研究人體感知的相關應用」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所謝宏昀教授說道。一旦技術成熟,Wi-Fi 人體感知技術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居家照護與安全等,突破現階段解決方案的限制。 過去,只要在無線訊號覆蓋範圍內,使用者就能利用 Wi-Fi,以無線通訊的方式連接網際網路,不必擔心用戶端裝置與無線基地台 (Access Point) 的廠牌兼容性問題,容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