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語言中的南島語族發源之謎 南島語族發源自何方?是學界長期探索的焦點,在眾多研究領域中,語言學界為分布在南太平洋與印度洋諸島的族群確立關係,分類命名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語言證據指出,南島語族可能是從臺灣擴散出去。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語言學研究所張永利研究員,為我們深入分析,臺灣南島語保存哪些其他南島語「丟失的現象」,可以藉此重建南島語族的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
從港口走入臺灣史 臺灣四面環海,整座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與海洋息息相關,而港口正是海洋與陸地間的樞紐,許多故事都由此而起。臺南麻豆曾緊鄰倒風內海,擁有一座貿易興盛的內海河港「麻豆港」,也是西拉雅族最強部落「麻豆社」的居住地。四百年來滄海變桑田,當地的人文環境又發生哪些變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研究員,從港口走入臺灣史,揭開一段原住民與漢人勢力興衰交替的故事。
在印度卡納塔卡邦的某個偏遠村莊,村民仰賴用椰子殼製作木炭為生。這是個非常辛苦又危險的職業,但是為了生計,村民們選擇忽略風險。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當時我在羅馬尼亞阿普塞尼山脈的山路上,遇到這位帶著羊群的牧羊人。他說牧羊人在冬季並不好過,但是他習慣了。在如此寒冷的冬季,就連盥洗都是用雪。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件出土於約旦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的珠寶做工精美,反映出其年輕主人的顯赫身份。 2018年,考古學家在發掘約旦南部一處墓葬遺址時找到了特別的發現:數千顆由琥珀、綠松石、貝殼以及其他材料製成的串珠,還有一枚由珍珠母貝精心雕刻而成的環與赤鐵礦綴飾。 串珠出土地點位在巴賈(Ba’ja)村,大約7400年前至6800年前,這裡曾是屬於農人與牧民的村落。考古學家從1997年起就開始發掘此地,希望能從社會結構、工藝、農業等各方面更加了解當地的新石器時代住民。 經過五年的努力,研究人員不止將這些串珠重構為原本的模樣,即一條多串項鍊,同時也對項鍊的主人有了更多了解:這條由超過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