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期
共 13 篇內容
智利冰河 與冰河說再見 撰文:李永適 攝影:金國威 JIMMY CHIN 我們在本期雜誌裡報導了智利巴塔哥尼亞冰原的消融。關於巴塔哥尼亞壯麗的冰原景觀與當地社區如何受到冰河消融的威脅,請讀者閱讀資深記者羅伯特.德雷珀與攝影師塔馬拉.梅里諾的深入報導。 但冰原與冰河的消融早已不是新聞,全球各地冰河的退縮已超過170年,近數十年來速度尤其驚人。根據2021年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一份追蹤全球22萬條冰河狀況的研究顯示,在2000年至2019年間,全球冰河每年消失2760億噸的冰。更新的研究則指出,地球自1994至2017年已經流失28兆噸的冰。 ...
穹頂之下 岩石圓頂是建築傑作,也是排名第三的伊斯蘭聖地,如今,學者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深入其中,揭開它的祕密。 撰文:安德魯.拉勒 ANDREW LAWLER 攝影:季亞.加菲齊 ZIYAH GAFIĆ 「任何想要形容它的參觀者都會詞窮。」大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於1326年造訪耶路撒冷時讚歎地說:「它是所有建物中最奇妙、建築結構最完美,也是形狀最奇怪的建築之一。」 超過13個世紀以來,岩石圓頂聖殿一直是耶路撒冷神聖衛城的瑰寶;對猶太人與基督徒來說,這片廣闊區域稱作聖殿山,而對穆斯林來說,它是Haram al Sharif――崇高聖所。身為伊斯蘭教最...
幽靈森林 數千年來,落羽松像衛兵一樣守護著歷史。如今它們也在警誡我們關於未來的事情。 撰文:小喬爾.伯恩 JOELK. BOURNE, JR. 攝影:麥克.史東 MAC STONE 在一個清冷的12月天,大衛.史塔爾站在梯子的頂端,梯子靠在一棵寬度跟他身高一樣的落羽松身上。他開始慢慢「鑽」越時空。 最先鑽進的2.5公分帶他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第五個2.5公分則帶他回到美國建國的時候。再鑽了12公分後,阿肯色大學的樹輪年代專家史塔爾抵達了哥倫布前進新大陸的時代。當他完成像鉛筆那麼細的樹芯採樣時,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年輪,可以估算這株滿布節瘤的落羽...
冰河消失的聲音 前往智利冰原的旅者發現,宏偉寧靜的冰河不再,這片靜謐逐漸為冰原融化帶來的喧囂所打破。 撰文:羅伯特.德雷珀 ROBERT D RAPER 攝影:塔瑪拉.梅里諾 TAMARA MERINO 「我是冰河守護者。」安德烈亞.卡瑞塔說。他這麼說不是在誇耀,而是單純對自身工作的一種坦認。這位46歲的公園巡護員慢慢低下身子,單膝跪地,低聲請求冰河允許他帶著我們踏上這片僻靜的冰層。 我們身處智利南部聖拉斐爾潟湖國家公園探險者冰河的入口處。那時是9月初,雨水較少,遊客也不多。濃密的森林逐漸消失,上方籠罩著厚重的灰色雲層。我們替登山鞋綁上冰爪,嘎...
非比尋常的荒野 為了協助保護國內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莫三比克讓當地居民從成功的保育工作中獲得利益。 撰文:李歐妮.裘貝爾 LEONIE JOUBERT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喬安娜.利康德站在切曼波聖池的沙堤上,她的翠綠色長裙已經溼透,水珠滴滴答答落在她的腳上。她面朝祭壇,帶領其他朝拜者祈禱。祭壇是一棵年輕的猢猻樹,神聖的粗壯樹幹上包裹著白色布料。不久之前,朝拜者在泉水中嬉戲時,玩鬧吐泡泡的樣子就跟孩童一樣,但現在他們滿懷敬意,靜默無聲。他們虔誠地站立,雙腿舞動的踏步聲已然消失。隨著太陽西沉,手搖鈴聲止歇,這群人在夜...
不該遺忘的傷痛 這位攝影師以1 945計畫向那些被原爆影響終生的人們致意。 攝影:阪口悠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人們被炸得四散、焦黑、粉身碎骨。 碎片和灰燼混合成輻射物質由空中落下,稱為「黑雨」。爆炸的極高溫引發大火,人們只好逃到河裡,很多人因此溺水身亡。到了年底,廣島和長崎的死亡人數共計超過20萬。然而,事情尚未結束。很多最初倖存下來的人後來死於輻射引發的疾病;他們的孩子有些也罹患了相關疾病。日語Hibakusha是「原爆生還者」的意思,但考量到暴露在輻射下造成的永久性傷害,可能翻譯成「原爆受害者」會更精確一點。 原子彈轟...
創新者 凱瑟琳.德.梅迪奇.賈菲 撰文:喬丹.薩拉馬 攝影:班傑明.拉斯穆森 她製作兼顧科學和社會正義的播客節目。 凱瑟琳.德.梅迪奇.賈菲身邊總有會說故事的人。第一位是她的父親,他喜愛文學,是農場主人也是廣播節目主持人。即使罹患絕症,他也堅持帶全家環遊世界。賈菲傳承父親的冒險精神,在印度和日本住了一段時間,體認到精采的故事能促進宗教、政治和社會改革。 後來她把說故事變成事業,一開始是想製作紀錄片,但感覺有些不對,她說:「我一拿起攝影機,大家的微笑就消失了。」賈菲想,說不定她的訪談對象對著麥克風講話會比面對攝影機自在一些。 她的解決...
難以捕捉的影像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要看見野生動物愈來愈容易了,但要拍下牠們的身影?可就難了。 撰文、攝影:寇瑞.阿諾德 當《國家地理》雜誌同意我進行關於美國都市野生動物的專題文章時,我非常興奮。但,只有一個問題:我得想辦法拍下夜晚出沒的野生動物。 自從在舊金山讀大學期間被一隻浣熊「搶劫」之後,我就一直夢想展開有關這些都市化動物的長期攝影計畫。大學時期,我常常天黑後在街頭閒晃,拍攝那令人回味的昏暗景色。某天晚上,我突然看見一隻浣熊像人類一樣站起來,接著跑向我,說服我交出手上的奇多。 雖然我在牠衝來之前,成功捕捉到那緊張的一刻,但我之後每次嘗試...
網球也能回收 為了減少每年丟棄數百萬顆網球的浪費,許多團體已開始回收再利用網球的材料。 撰文:莎拉.吉本斯 攝影:瑞貝卡.黑爾 每年6月舉行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會用掉約10萬顆新球,因為在比賽過程中會一直換球。那些用過的球會轉而用於其他比賽或用途,但最終仍會被丟棄──根據非營利組織RecycleBalls表示,每年美國約有1.25億顆網球面臨這樣的下場。 丟棄這麼多橡膠製成並覆蓋毛氈的物品,只是造成環境破壞的一部分原因。為了取得天然橡膠,必須砍伐森林;合成橡膠的生產過程加劇了工業汙染。等這些網球被送到垃圾掩埋場,在數十年的分解過程中還會釋出二氧化...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