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國家地理終極中國恐龍百科》龍在神州
Apr. 30 2019

《國家地理終極中國恐龍百科》龍在神州

龍在神州 發現中國恐龍的故事 根據2009 年的統計,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以時間來看,在中國發現的化石標本年代,從2 億年前到6600 萬年前,涵括了早侏羅世到晚白堊世,組成了相當完整的恐龍演化史;從地理角度,除了福建、海南和港澳、臺灣之外,恐龍已經被證實普遍存在中國各省;從恐龍學的分類看,恐龍的主要代表類群,在中國都能找到其中的代表。 中國已成為世界恐龍研究大國。學者們千辛萬苦收集來的恐龍骨骸化石,被安置在全國各處大小博物館、科研機構內,此外還有遍及全球的複製品。它們會一直提醒著後來人,龍在東方大地上,曾經有過一段段無比奔放的歷史。   ...

《國家地理小小雨林探險家》三趾樹懶
Apr. 30 2019

《國家地理小小雨林探險家》三趾樹懶

三趾樹懶 這種動作慢吞吞的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樹懶幾乎一輩子都待在樹上。牠們大約一星期才會下來地面一次,而且是為了便便。 三趾樹懶很多時間都待在樹上,而且常常是倒掛著。 小檔案 動物種類:哺乳類 家鄉:中美洲與南美洲 大小:和中型犬差不多大 食物:樹葉、嫩芽和果實 叫聲:「啊∼咿」 寶寶:一胎一個  

《國家地理小小雨林探險家》漫遊林床-藍色箭毒蛙
Apr. 30 2019

《國家地理小小雨林探險家》漫遊林床-藍色箭毒蛙

藍色箭毒蛙 這隻小青蛙像寶石一樣,在雨林的林床上閃閃發光。 科學家認為箭毒蛙有毒,可能是因為牠們吃的一些昆蟲是有毒的。 藍色箭毒蛙鮮豔的顏色會警告捕食者:別吃我!你可能會生病!這種蛙的皮膚會分泌有劇毒的毒素,能殺死其他動物。母藍色箭毒蛙在雨林的林床上產卵。蛙卵孵化成蝌蚪之後,蛙爸爸跟蛙媽媽會把牠們揹在背上,放進小水窪裡,通常是鳳梨科植物形狀像杯子一樣的花所形成的水窪。 蝌蚪逐漸長大時,身體也會發生變化。牠們會長出腳,尾巴則愈來愈小。幾個月之後,牠們的模樣就跟青蛙一樣,會從水池裡爬出來。 小檔案 動物種類:兩棲類 家鄉:南美洲 大小:跟小朋友的手指一樣長 食物:...

【2019年4月號】複視城市
Apr. 22 2019

【2019年4月號】複視城市

攝影師尼可拉.盧埃爾通常花八秒拍攝長時間曝光影像。為什麼曝光時間是八秒呢?「阿拉伯數字的8象徵無限。」盧埃爾說,指的是希望他在各地重疊拍攝出的城市景觀影像,能夠使人發掘無窮的驚奇。 盧埃爾以都市中充滿人、能量以及動感的地方為起點。火車站是絕佳場所,教堂、圖書館及體育場等人群聚集處,效果也一樣好。盧埃爾架好三腳架,以四秒的曝光時間朝一個方向拍攝(多數照片的曝光時間大約是1/60 秒或更短),然後在快門仍開啟時,將相機轉向另一個景色,接著再曝光四秒,最終創作出一張曝光八秒的紀實影像。 長時間曝光通常會拍出動態模糊。雙重曝光則能將兩張影像交疊。從同一拍攝位置使用這兩種技巧能讓觀者在單...

【2019年4月號】一座城市的崛起
Apr. 18 2019

【2019年4月號】一座城市的崛起

烏干達正在進行一項偉大的實驗。堅固的泥土屋和小塊農地上空,是水塔和行動通信基地臺形成的工業天際線。磚造的學校和保健中心的牆面上鋪有混凝土,而且裝有玻璃窗。水龍頭裡流的是淡水,小型太陽能板為路燈供電,由太陽能供電的還有理髮店裡放送震耳音樂的收音機、社區禮堂裡播放足球比賽的電視,以及商店裡在充電站等待充電的手機。 在世界各地的難民營,難民都擠在帳篷、臨時避難所或鐵皮屋中。他們受法律限制,不能到營地外工作和活動。即使是規畫完善的難民營,例如約旦沙漠的阿茲拉克,沒有工作或歸屬感的空虛生活也驅使難民返回敘利亞。 烏干達的相關政策在世界上極為先進,讓逃離南蘇丹內戰的人可以自由地生活、耕...

【2019年4月號】活在城市的陰影處(捕鼠篇)
Apr. 17 2019

【2019年4月號】活在城市的陰影處(捕鼠篇)

紐約市的老鼠以學名為Rattus norvegicus的溝鼠為大宗,這種老鼠又稱為褐鼠。牠們是穴棲動物,整個身體以顱骨最寬,因此可以鑽進任何比顱骨還寬的空間裡(包括通向馬桶的水管)。 溝鼠為家族群居動物。牠們每胎可以生下2到14隻幼鼠,而且將巢穴維持得相對乾淨,會在不大的領地裡巡邏。幼鼠最早可在十週齡時到達性成熟,此時牠們就會搬出巢穴,尋找配偶。 柯里根和我踏上了獵鼠之旅。他在一座法院大樓旁的花圃裡小心翼翼地走著,感覺著靴子底下的泥土。他察覺出有塊地方有中空的空間,於是在上面用力跳了幾下。過沒多久,一隻老鼠從附近的洞裡鑽了出來,趕緊逃走。我覺得有點過意不去。然而,大部分紐約...

【2019年4月號】漫步東京-淺草篇
Apr. 11 2019

【2019年4月號】漫步東京-淺草篇

幾個星期後,我在東京另一側的淺草區和隈研吾碰面,他是設計了新國立競技場的建築師。隈研吾是日本頂尖的人才,比森下將憲整整大了一輩,但兩人都有改造東京的根本欲望。 我們坐在淺草文化觀光中心三樓的一個小房間裡。這座建築和隈研吾設計的絕大多數建築一樣,超級現代化、但又包裹在自然材質的外表下――這棟建築用的是木材――這樣的結合為的是帶來溫暖與親近感,同時向日本傳統工藝致敬。 那一天又悶又熱,我想討論在東京行走時穿越的稠密擁擠。有些人認為隈研吾反對都市化、不認同城市的龐大與冷硬,但他很快就否認了這個標籤。 「大家說我批判城市,」他搖著頭說:「我是想要改造城市。我想打散空間,讓...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