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4 筆相關資料
冬天是吃火鍋的季節,而金針菇等各式各樣的菇類更是不可少的火鍋配料,菇類品項眾多、料理簡易,低脂又富含膳食纖維,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食材之一。根據統計,全台菇類年產超過150萬噸,產值高達130億,且持續成長,可以說是「小菌立大功」。 不過,多數的菇類都以太空包的方式種植,臺灣光是種植香菇每年就要用掉超過2億個太空包,若加上杏鮑菇、木耳等其他菇包用量上看5億個,這些太空包多數無法重複使用,過去都以堆肥處理。為了提高用過菇包的再利用價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結合循環經濟的精神,開發菇類剩餘資材的三度再利用技術,除了替菇農增加轉廢為材的效益,也可減少每年太空包的新刨木屑使用量。 俗話說的好,沒吃...
林下生機 ▼阿禮部落海拔1200公尺,是西魯凱族最古老、最高也最遠的部落,也是八八風災之後屏東縣霧臺鄉唯一沒有被放棄的百年老部落。這處祕境遠眺海拔2424公尺的大母母山與2287公尺的麻留賀山,空氣純淨,視野遼闊,不時可見大冠鷲盤旋,近期還有人看見熊鷹抓著山羌飛過。放置在這裡的蜂箱(左下),擁有的就算不是全臺第一、應該也是全屏東第一的純淨環境了吧。 ▼放置在林試所蓮華池分所這片印度栲試驗林下方的蜂箱,按照蜜蜂的生命週期,每一個星期都需要檢視照顧。王智聰說,林下養蜂在碰到森林中開花的植物較少的季節時,若不餵食,蜂群就會劣化,蜜蜂數量減少,這是他對照實驗後的結果,證實了林下養蜂...
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在今年6月份的全球氣候報告(Global Climate Report - June 2019)中指出,今年6月陸地與海洋的溫度,比起20世紀的平均要再高於0.95°C,也是自1880年以來的最高值。 「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已是世界農糧組織(FAO)等跨國機構這幾年積極納入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程。有關影響的討論是「雙向」的,除了有研究者檢討慣習農業大幅運用地力的生產方式,可能會加速暖化與氣候變遷之外,最受到關切的,莫過於氣候變遷對於農業生產力所帶來的直接、間接影響,包括強降雨、乾旱、病蟲害,甚至是海水的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