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研之有物

共 164 筆相關資料

無合成分裂:斑馬魚難以察覺的「表面功夫」
科學與新知|
Oct. 21 2022

無合成分裂:斑馬魚難以察覺的「表面功夫」

  改寫教科書的「無合成分裂」 細胞分裂,想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一顆細胞先將遺傳物質複製為兩份,再一分為二,分配給兩顆細胞。然而,由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振輝副研究員領軍,2022 年 4 月發表在《自然》(Nature)的論文,卻報告了過往未知的一種分裂方式:斑馬魚的皮膚細胞,可以直接一變二,再二變四,過程中不用合成新的 DNA!這項未來將改寫教科書的新知識,當初是如何發現、驗證,未來又有什麼衍生方向呢?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陳振輝副研究員,請他和我們仔細分享斑馬魚的「表面功夫」。

吞船大魚,海上之「豬」?歷史上的鯨豚擱淺軼聞
歷史與文化|
Oct. 15 2022

吞船大魚,海上之「豬」?歷史上的鯨豚擱淺軼聞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心繫傳承與流變──阿美族馬太鞍部落文物返鄉展出
歷史與文化|
Oct. 14 2022

心繫傳承與流變──阿美族馬太鞍部落文物返鄉展出

  穿越時空與傳統重逢 1956 至 1961 年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前往花蓮阿美族馬太鞍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期間也邀請部落耆老前來民族所示範工藝技術及相關知識。其中,第 66 代大頭目與總祭司 Unak Tafong(何有柯先生)不僅將尊貴的大禮冠盤帽交由民族所保存,還錄製了 8 捲盤式帶,口述部落歷史、社會制度與神話傳說。時逢部落文化變遷劇烈之際,馬太鞍耆老們留下的珍貴襲產,讓傳統文化不致淹沒於歷史洪流之中。相隔 60 多年後,後代族人以「心繫 Fata’an」為主題,共同策劃文物返鄉展覽,帶領眾人穿越時空與文化斷層,重溫馬太鞍的歷史文化與傳統...

如何改善空氣品質預報?先來聊聊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環境與保育|
Sep. 19 2022

如何改善空氣品質預報?先來聊聊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採訪撰文|陳儀珈 責任編輯|簡克志 美術設計|蔡宛潔

空汙在哪裡?科學家化身汙染物偵探,把它們通通收進排放清冊!
環境與保育|
Sep. 11 2022

空汙在哪裡?科學家化身汙染物偵探,把它們通通收進排放清冊!

採訪撰文|陳儀珈 責任編輯|簡克志 美術設計|蔡宛潔

臺灣整體空氣品質有變好嗎?有,但還需要解決臭氧這個隱藏角色
環境與保育|
Sep. 06 2022

臺灣整體空氣品質有變好嗎?有,但還需要解決臭氧這個隱藏角色

採訪撰文|陳儀珈 責任編輯|簡克志 美術設計|蔡宛潔

麥擱問啦!我講話自帶證據—孫天心解密「示證式」語法
歷史與文化|
Sep. 02 2022

麥擱問啦!我講話自帶證據—孫天心解密「示證式」語法

採訪撰文|黃楷元 責任編輯|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IC 縮小術!林本堅院士談光學微影如何把 IC 愈變愈小
科學與新知|
Aug. 23 2022

IC 縮小術!林本堅院士談光學微影如何把 IC 愈變愈小

整理撰文|郭雅欣、簡克志 美術設計/蔡宛潔

從觀測到成像,重建銀河系中心黑洞影像為何需費時五年?
科學與新知|
Aug. 19 2022

從觀測到成像,重建銀河系中心黑洞影像為何需費時五年?

  黑洞數據到黑洞影像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2022 年 5 月公布人馬座 A 星(Sagittarius A*, Sgr A*)的黑洞照片,終於揭開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面紗。黑洞觀測仰賴特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 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從硬體設備的建造到成像工作,每一步驟都大有學問。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淺田圭一,他直接參與了本次黑洞影像的工程,以下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