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3 筆相關資料
澳洲原生鱷魚正面臨生存考驗,敵人是小小的入侵種——有毒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為了拯救鱷魚,科學家希望牠們的初次相遇就有「噁心」感,讓鱷魚日後對海蟾蜍避而遠之。
眼前這隻怪裡怪氣、俗稱「海蟾蜍」的單棘躄魚,雖然看起來像個鉤針編織品,但牠可是在智利海底山脈發現的百來種新物種候選者之一。 科幻節目裡到處都是與外星生物邂逅的情景,但人們想象出來的生物在「古怪」這一點上,卻鮮少能夠與深海生物一較高下。近期在智利外海探索的團隊最近發現了一百多種相貌奇特、很可能是全新物種的生物。 「雖然在片世上最孤遠、最罕有人跡的海域發現新物種並不意外,但能找到數十種新物種還是挺讓人感到興奮與鼓勵的。」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暨此次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哈維爾.塞拉尼斯(Javier Sellanes),在寫給《國家地理》的電子郵件中表示道。 科學家們在202...
文:林湧倫(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棲地生態組) 2016年生態學家麥克斯威爾(Sean L. Maxwell)發現,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評估的8688種近危或受威脅物種,因外來入侵種危及的物種就高達2084種。外來種已成為現今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主因之一,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大致可分為生態、經濟損失,及社會、健康與衛生等三類別。本文以南投海蟾蜍移除行動為例,解析外來種防治階段與步驟,剖析移除亮點,以期作為我國防治工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