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影像故事

共 103 筆相關資料

網子的價值
科學與新知|
Sep. 01 2016

網子的價值

11年前,藝術家陶德.福斯格倫在波士頓慢跑時,發現路旁的鐵絲網圍籬上卡著一隻夜鷺的屍體。由於鳥的剪影和格子狀的鐵絲網形成強烈的對比,他靈光乍現,想出一種拍攝鳥類的獨特方式。 「我的父母都喜歡賞鳥,」福斯格倫說:「我對藝術最早的記憶就是觀賞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和羅傑.托利.彼得森的作品。」受到夜鷺的啟發後,福斯格倫開始創造一系列照片,融合了奧杜邦以精巧著稱的插畫風格和彼得森可作為田野指南的實用影像。 福斯格倫和鳥類研究者密切合作,於2006至2014年間走遍美洲大陸,拍攝被暫時困在霧網中的鳥――霧網是很細的尼龍網,掛在兩根柱子之間。這段期間,他在美國本土、波多黎各、墨西哥、哥斯大黎加...

手機鏡頭下的家鄉
科學與新知|
Jul. 01 2016

手機鏡頭下的家鄉

手機鏡頭下的家鄉 身為國際攝影記者,我曾經去過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在海外20年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國家反倒像是一個謎。因此,當我在2014年搬回美國後,我開始用我的相機探索這個國家,就像在探索其他國家一樣;唯獨我用的不是「真正」的相機,而是我的智慧型手機。 我一直都會隨身攜帶小型膠卷相機以進行個人的拍攝計畫。我在2010年擁有了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發現它是完成這種拍攝的理想工具:輕巧、低調、總是可以塞入背後口袋。但在當時,手機被視為玩具。時間快轉至今日,Instagram有超過4億名用戶,現在的世界已然不同,用手機拍攝生活已是非常自然的行為。 智慧型手機確實有其挑戰與技術限制,...

重複的機制
探索與冒險|
Jun. 01 2016

重複的機制

現代都市生活中,一般人對於平日出入的公共場所,如:車站、大賣場、辦公室、住宅大樓、地鐵等,往往習以為常,這些場所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似乎再自然不過。臺灣的攝影者李浩,卻選擇將鏡頭對準這些我們所熟悉但不加留意的地方,在不同的時間站在相同的位置按下快門,拍出複雜影像,將平凡的建築和場景,轉為抽象畫般的照片。影像不曾使用數位軟體複製,一次次曝光後,數不清的細微又獨特的差異,透過鏡頭不斷累積在底片上,畫面線條呈現出機械式的規律,也成為工業化社會縮影。 對李浩來說,這一張張單色調的照片,像是發出沒有答案的疑問。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日復一日不斷循環,人人彷彿受到某種機制所掌控,集體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93個春日
旅遊|
Apr. 01 2016

93個春日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無論是人生或是攝影,只要仔細觀察熟悉的事物,往往能找到真與美,我在家鄉明尼蘇達州拍攝的93個春日系列照片也不例外。 對某些人來說,在自家附近拍攝似乎有違常理。拍攝者追求異國風情,而且也不無道理──新奇的事物具有啟發性。擔任《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超過30個年頭,我曾經到遙遠的地方拍攝過數百萬張影像──壯麗的非洲景致、偏遠的原住民族群、充滿活力的巴黎街景。 但有時候,當我們拍攝的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那些照片才最真情流露。正如我拍攝明尼蘇達州北方森林與大草原一樣,拍攝自己瞭若指掌的地方,就會觸動最原始的感受。對拍攝對象的親密與熟悉感自然流露,在畫面中呈現出來。 ...

海嘯記憶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6

海嘯記憶

五年前日本東海岸外發生一場大地震,捲起的海嘯摧毀這個島國的大片土地,奪走將近1萬6000人的性命,造成2000億美元的損失,也擾亂了倖存者的生活。 受創最嚴重的其中一個地方是大槌町,那是位於日本最大島本州東北角的一個小漁村。海水退去後,當地傷亡慘重,村民流離失所。 亞歷罕德羅.查斯科爾伯格在2012年10月抵達大槌町。這名阿根廷攝影師從朋友那兒聽到關於這個村莊的事,他的朋友有親戚住在那裡,因此他想記錄當地的災情,包括「堆積成山的殘骸碎片」,以及四處的紅旗,標示著屍體被發現的地點。 「我決定拍下黑白照片,」他說,「因為我想,這真是太悲慘了。這兒除了紅旗,什麼顏色都不剩。」但當他...

烏托邦遺跡
旅遊|
Feb. 01 2016

烏托邦遺跡

攝影師丹尼拉.特卡申科在前蘇聯的領土旅行時,有時必須等上幾天或幾個星期,才能等到雪量恰到好處。為了捕捉他心目中荒廢的太空站和地面上雜亂四散的油田抽油泵應有的意象,「我需要大量的降雪,」他說,「大雪為照片製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一種……漫射的光芒。」 其他時候,狂風捲起讓人眼前一片茫茫的暴風雪,遮蔽了特卡申科一心想拍攝的對象:曾經是進步標誌、如今毫無意義的建築物、硬體設備和紀念碑,在天空的映襯下逐漸鏽蝕。從2012到2015年間,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為他稱作《禁區》的專題拍攝這些遺跡。 《禁區》這個名字源自特卡申科著手拍攝這個系列的起點。1957年,某個生...

夜幕下滑雪
探索與冒險|
Feb. 01 2016

夜幕下滑雪

如何照射高山、用五彩光線妝點白雪,並讓夜間滑雪達到鮮明的新境界? 首先,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和阿拉斯加偏遠崎嶇的森林地區,找到一片未受破壞的原始山坡。然後想辦法將5000公斤的設備,包括洗衣機大小的4000瓦燈光、提供電力的發電機、支架、電線與電纜,帶到超過2000公尺的山峰上。花好幾個月計算瓦數和光束直徑、重量與燃料消耗量、距離和地形。聘請資深燈光師和布景師。邀集一群優秀運動員,在他們的口袋放入電池組、穿上燈泡裝,並綁著LED發光背包。開啟攝影機。抱持最好的希望。 這就是芳草製作的尼克.維根納與夥伴在2014年春季的工作,錄製高山夜間滑雪的短片。錄製期間,瑞典籍滑雪攝影師奧斯卡.恩納...

女兒國
歷史與文化|
Jan. 01 2016

女兒國

在印度東北部、緊鄰孟加拉邊界的茂密叢林裡,有一個社會秩序不同尋常的小村落。莫里濃約有500名卡西族原住民,仍遵循古代母系社會傳統。在當地,繼承權、金錢、財產與權力皆由母親傳給女兒。在那裡,女兒才是一家之主。 凱洛琳.克魯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顛倒世界。在橫跨兩年的九個月期間,這位來自柏林的攝影師,與不同的卡西族家庭在「不可思議地乾淨、寧靜與和平的」村子裡一起生活。她發現在當地文化中,年紀最小的女兒(稱為khadduh)會繼承財富和財產,先生會入贅到妻子的娘家,而且小孩從母姓。 在十幾歲之前,女孩們都在村裡上學;不過,有些女孩在11或12歲時就前往該邦的首府進修。之後她們不是上大學就是回...

美國庭院中的藝術
探索與冒險|
Sep. 01 2015

美國庭院中的藝術

約書亞.懷特小時候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東南部長大,當時他會在庭院裡躺上好幾個小時,觀察螞蟻和粉吹金龜。與這些小生物的邂逅令他驚奇,他也努力了解大自然的奧妙。他用酸黃瓜罐、保麗龍杯或是雙手捕捉他所發現的昆蟲。 懷特長大後成為一位藝術家。他最近搬到北卡羅來納州,在那裡,他還是以和兒時差不多的方式度過許多時光:在住家附近散步,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不同的是,他現在用來捕捉小生物的是他的智慧型手機相機,透過影像以藝術的角度詮釋牠們,並且與他自家後院之外的欣賞者分享這些小生命。 懷特對大自然一輩子的迷戀透過他的「美國庭院攝影調查」計畫具體呈現出來。深褐色調的照片與版面設計看起來就像19世紀科學界那...

美國獸皮獵人
探索與冒險|
Jul. 01 2015

美國獸皮獵人

每年到了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後,一百多年前的場景就會在洛磯山的一座山谷上演。數十名外貌粗獷的男人在一座營地活動。他們把馬匹和騾子拴在樹上,身著動物毛皮,一面用打火石和鋼片生火燒烤厚片美洲野牛肉,一面分享誘捕河狸以及為燧發步槍上膛的訣竅。 這些人是誰? 他們是美國獸皮獵人的重演者,模擬大約從1800至1840年在北美盛極一時的毛皮貿易。他們在真實生活中可能是牙醫、律師或郵差,但是每年有這麼一個星期,他們卸下肩上的文明重軛,回歸那個一切必須靠自己才能生存的年代。 攝影師大衛.柏內特不久前和他們共度了兩個重演季。他遇到的是「一群熱情的人,對人類在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之前如何過日子充滿好...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