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 筆相關資料
目前所發現的黑洞質量分布範圍很廣,但大多是10到10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級質量黑洞,和超過10萬個太陽質量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 在100到10萬個太陽質量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卻十分稀少。 近期研究團隊觀測分析歐洲南方天文臺極大望遠鏡(VLT)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在距離銀河系中心僅0.1光年的IRS 13星團中,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其一是除了星團本身受到位於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重力吸引之外,由於星團本身密度比目前所知銀河系內的所有星團都高出許多,內部必須存在某種大質量的緻密天體,才能捕捉住星團中的恆星以維持其緊湊的外形。其二是研究團隊整合分析了包含極大望遠鏡、阿...
近期由東京大學藤井道子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度採用先由電腦逐步計算單一恆星演化,與統合所有恆星演算球狀星團演化的綜合方式模擬,再與觀測結果比對後,首度證實中等質量黑洞可能在球狀星團形成初期產生。 在電腦模擬過程顯示,當球狀星團在濃密的大型分子雲中形成時,過程十分混亂。恆星開始成群產生時,因分子雲密度差異所產生的重力影響,讓有些開始恆星相互碰撞和合併,造成在擁擠的空間中混亂地誕生大量恆星。而球狀星團在此環境中逐漸成長,重力也隨之增強。 星團形成過程中,恆星密集的中心區域會頻繁地發生恆星碰撞與合併,稱為「失控碰撞」,並誕生質量超過太陽1000倍以上的巨大恆星。而這類龐大恆星在演化結束時,...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