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中研院研之有物

共 49 筆相關資料

追憶張昭鼎:籌建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重鎮的開拓者—專訪陳貴賢
科學與新知|
Oct. 13 2023

追憶張昭鼎:籌建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重鎮的開拓者—專訪陳貴賢

  張昭鼎與中研院原分所沿革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簡稱原分所),是國內原子科學的研究重鎮,位處於臺灣大學學區,研究領域涉及表面科學、尖端材料、原子/分子與光學、化學動態學以及生物物理。原分所第一任的籌備處主任為張昭鼎先生,他的思維與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影響了現在的原分所。中研院「研之有物」於 2023 年 4 月專訪原分所所長陳貴賢特聘研究員,一起從他的角度認識這位謙和又有遠見的科學家。

不容忽視的隱藏公害!噪音地圖帶你看見都市的聲音危機
環境與保育|
Oct. 06 2023

不容忽視的隱藏公害!噪音地圖帶你看見都市的聲音危機

  看見都市的噪音危機 你有留意過生活周遭的聲音嗎?無論是雞犬桑麻的鄉村,或是車水馬龍的都市,都縈繞著各種聲音,這些你可能早已習慣的聲響,卻可能在無形間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詹大千研究員,其研究團隊針對臺北市的交通噪音分布特性進行研究,運用 2D 及 3D 噪音地圖呈現 24 小時的實時變化。更透過舉辦公民科學活動,邀請民眾用手機測量並感知生活中的聲音變化。究竟噪音會造成哪些身心疾患?臺北市的噪音曝露情形如何?我們又該怎麼防範噪音汙染呢?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歷史與文化|
Sep. 29 2023

千年文化寶藏就在你身邊!從語言證據找出南島語族發源地

  藏在語言中的南島語族發源之謎 南島語族發源自何方?是學界長期探索的焦點,在眾多研究領域中,語言學界為分布在南太平洋與印度洋諸島的族群確立關係,分類命名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語言證據指出,南島語族可能是從臺灣擴散出去。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語言學研究所張永利研究員,為我們深入分析,臺灣南島語保存哪些其他南島語「丟失的現象」,可以藉此重建南島語族的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

港口看歷史!尋找消失的麻豆社,文旦果園隱藏部落風景
歷史與文化|
Sep. 22 2023

港口看歷史!尋找消失的麻豆社,文旦果園隱藏部落風景

  從港口走入臺灣史 臺灣四面環海,整座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與海洋息息相關,而港口正是海洋與陸地間的樞紐,許多故事都由此而起。臺南麻豆曾緊鄰倒風內海,擁有一座貿易興盛的內海河港「麻豆港」,也是西拉雅族最強部落「麻豆社」的居住地。四百年來滄海變桑田,當地的人文環境又發生哪些變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研究員,從港口走入臺灣史,揭開一段原住民與漢人勢力興衰交替的故事。

熱愛一件事就是 24 小時都會想到它—專訪程淮榮
科學與新知|
Sep. 15 2023

熱愛一件事就是 24 小時都會想到它—專訪程淮榮

  認識神經科學家程淮榮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程淮榮特聘研究員,他認為從事基礎研究,興趣相當重要,他對神經科學的熱愛程度是每天 24 小時!最初他是熱愛解剖學的醫科生,赴哈佛深造期間,他投入了神經拓撲學領域,探索神經元如何連到正確的對應位置。回臺灣中研院之後,繼續研究與大腦記憶相關的「海馬體」。程淮榮團隊近年發現,老鼠年長之後,雖有新生的神經元,但必須排除其他舊軸突方能形成新突觸,原本存在的記憶會被清除與消失。未來,程淮榮將繼續解開成體新生神經元與海馬體的謎團!

語言只是工具?別忘了感知複雜的自己!鄭毓瑜院士談漢字轉型
歷史與文化|
Jun. 30 2023

語言只是工具?別忘了感知複雜的自己!鄭毓瑜院士談漢字轉型

  回到 20 世紀初漢字轉型之際 什麼是語言?常聽到的答案有: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承載並傳遞人們的想法。但是語言如果真的只是單純的工具,為什麼我們常有「你怎麼不懂我」的挫折感?曖昧模糊的語言一直存在生活當中,但曾幾何時,我們漸漸忘卻語言的多元樣貌,開始追求定義明確的表達方式?中央研究院 112 年「知識饗宴—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邀請院內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臺大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鄭毓瑜院士,以「多義性與如何現代—二十世紀初漢字轉型的思考」為題,帶我們回到 20 世紀初現代漢字轉型之際,探討語言轉型的背後發生哪些值得省思的故事。 ...

發錢真能刺激生育?揭開臺灣低生育率的問題癥結
歷史與文化|
Jun. 23 2023

發錢真能刺激生育?揭開臺灣低生育率的問題癥結

  「意外之財」能否有效催生? 「0-6 歲國家一起養」這是 2022 年行政院推出的國家重要政策,為了挽救逐年破新低的出生數,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紛加碼生育獎勵,希望藉由減輕育兒負擔,鼓勵人民多生幾個,但這樣的政策真的有效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經濟研究所楊子霆副研究員,他與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合作,透過分析幸運獲得高額獎金對人們生育決策造成的改變,探討家戶財富 ∕ 所得對生育的影響。發錢真的能刺激生育?一起抽絲剝繭,探討低生育率的問題癥結!

從 J 粒子到宇宙射線:丁肇中的實驗物理之旅
科學與新知|
Jun. 16 2023

從 J 粒子到宇宙射線:丁肇中的實驗物理之旅

  丁肇中經歷的現代物理與體會 丁肇中是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也讓他獲得 1976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丁肇中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歷經數十年實驗物理的研究之路,他用一次次的實驗結果打破原本的理論認知,為物理學開創了新的道路。丁肇中如何從 J 粒子的發現,走到最前沿研究宇宙射線,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未知?中研院「研之有物」梳理記錄丁肇中 2022 年在院內物理研究所的演講內容,介紹他在物理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科學家的體悟。

解密兒童癌症:ALT 癌細胞如何延長端粒、逃避免疫系統?
科學與新知|
Jun. 09 2023

解密兒童癌症:ALT 癌細胞如何延長端粒、逃避免疫系統?

  找出 ALT 癌細胞的存活機制 癌症種類很多,有些是長時間基因突變與細胞受損發炎導致,少部分癌症則好發於兒童時期。兒童癌症往往有個共通點,就是癌細胞會用同源重組方式來延長端粒,好讓自己不斷大量複製,稱為 ALT 癌細胞(替代性延長端粒癌細胞)。長期研究端粒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律佑副研究員,他的研究成果揭露了 ALT 癌細胞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路徑,目前他正與臨床醫療機構合作,擬定治療兒童癌症的一系列計畫。至於端粒是什麼?ALT 癌細胞要如何延長端粒?請跟著中研院「研之有物」的專訪內容一同探索吧!

當神經元遇見真愛!突觸形成的奇妙旅程
科學與新知|
Jun. 02 2023

當神經元遇見真愛!突觸形成的奇妙旅程

  神經元與軸突導向研究 在我們大腦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神經元。神經需要彼此連結才能發揮作用,而神經元的軸突會去連接其他神經元的樹突,軸突跟樹突連在一起時,稱為突觸,神經連結也就此建立。過程說起來簡單,實際很複雜,例如軸突如何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軸突有沒有可能接錯對象?找到目標之後,神經元又是如何形成突觸呢?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程淮榮特聘研究員,他從研究多年的「軸突導向」題目出發,深入淺出地和我們解釋了神經元形成連結的過程。

MAY. 2024

章魚的秘密

牠和你我天差地遠,但同樣聰明絕頂,可能揭示了智慧生物的另一種演化途徑。

章魚的秘密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