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50 筆相關資料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對全球每日溫度數據的分析,2024年7月22日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今年7月21日和23日也超過了2023年7月創下的紀錄。這些破紀錄的氣溫是人類活動(主要是溫室氣體排放)所推動的長期暖化趨勢的一部分結果。美國太空總署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擴大我們對地球的了解,以收集地球重要的長期觀測數據。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指出,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過去兩週尤其殘酷。透過我們二十多顆地球觀測衛星和六十多年的數據,可提供對地球如何變化以及如何做好準備、適應變化和維持安全進行重要分析。 這項初步發現來自現代研究與先前觀測資料(MERRA...
利用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天文學家製作出創生之柱3D視覺化影像。創生之柱於1745年由瑞士天文學家尚-菲利浦.德.歇索(Jean-Philippe Loys de Chéseaux)所發現,位於巨蛇座,是M16老鷹星雲中心區域的影像,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柱狀結構,距離地球約6500光年。創生之柱長約4~5光年,而老鷹星雲則寬55~70光年。研究團隊表示透過飛越這些星柱並置身其中,觀眾可以體驗它們的3D結構,並看到它們在哈伯可見光影像與韋伯紅外光影像中的不同之處。 創生之柱是新生恆星在密集的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之區域,主要由冷分子氫和塵埃構成,正被附近年輕熾熱恆星發出強烈的...
航海家一號(Voyager 1),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在經歷了半年的雜訊回響中,再一次從深空無線網路中發回了他自己的聲音,而且是四種研究儀器均可使用的狀態。 去年11月起,航海家一號突然發回一些看起來無意義的隨機雜訊,此問題應該是由探測器儲存系統中的一個小晶片損壞引起的,可能是由於老化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星際空間中的高能粒子引發的。航海家一號是上個世紀的科技結晶,放到今日,它的技術已經舊到工程師須得查閱1970年代的手冊來試圖解決此問題。 5月19日,研究小組成功地將航海家一號上的兩台科學儀器恢復並將數據傳回地球,在X上的官方帳號解釋:這有點像停電了,我們只好在總電源的地方重置...
這次真的飛向宇宙了, 美國戶外第一品牌 Columbia 與太空探索公司 Intuitive Machines 雙方破天荒合作,於2024 年 2 月 15 日,正式發射Nova-C 月球探測器奔向月球,並將於2月22日登陸月球!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科技與材質的革新技術,該技術不僅為人類登入月球做鋪路,其隔熱技術也將運用在月球探測器以及戶外裝備上,對於人類的太空探索,即將有著歷史意義的大躍進!
創造歷史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機智號(Ingenuity)火星直升機,在執行了遠遠比預期超出的72次飛行之後,終止了在這顆紅色行星上的探測任務。雖然這架火星直升機仍維持著正常的直立停放姿態,並仍能與太空總署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聯繫,但是由1月18日由火星傳送回地球的影像中顯示,機智號的一個或者多個旋翼葉片,在前次的著陸過程中已經損壞,經評估將無法再度飛行。
踏上月球後,人類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火星,對是否能快速、長距離的太空旅行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美國航太總署(NASA)宣布,又一次成功測試了一種創新的火箭發動機,其推力足以讓我們到達火星。 在阿拉巴馬州的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對原型旋轉引爆火箭引擎(RDRE)進行測試,創造了這項技術的新紀錄,在251秒內達到了25810牛頓(5800磅)的推力。這超過了2022年火箭發動機在近一分鐘內產生的17800牛頓推力。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44000牛頓級火箭引擎,以改進傳統的液體火箭引擎。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負責RDRE項目的設備工程師湯瑪士.提斯里(Thomas Teasley)說道...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12月18日宣布,他們在距離地球1900萬英哩(3100萬公里)處使用了最先進的雷射通訊系統,發送了一段高畫質「喵片」。這以一隻名為Taters橙紋貓為主題的影片長度共15秒,是第一個從深空傳輸的影像,它證明了更高速率的雷射通訊技術是可行的,此種通訊技術往後將需要支援複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