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209期

共 14 筆相關資料

漫步東京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漫步東京

6月裡一個透著寒意的清晨,我站在東京的隅田川西岸附近,在一片漆黑中看著遊客一一套上色彩鮮麗的尼龍背心。 是那種參加臨時足球賽時穿的無袖尼龍背心,彷彿這70位打著哆嗦的遊客大老遠從南非、中國、馬來西亞、西班牙、俄國跑這麼一趟,就是為了沿著這片冷硬樸實的水岸追球跑似的。距離破曉還有一兩個小時,我們這身打扮其實是為了參加築地市場的導覽。當時,這還是全球最大的魚市場,是一座由倉庫、冷凍庫、裝卸碼頭、拍賣區和售貨攤位交織而成的迷宮,餵養這座城市已經將近一個世紀。 拜無數報導和電視烹飪節目宣傳之賜,這裡還成了觀光景點──讓一些在此工作的人深感困擾。然而,當我去年造訪此地時,這座老字號的市場卻正...

巨型都市解決方案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巨型都市解決方案

城市因人而生。6000年前人類因農耕生活而開始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最早的城邦,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城市不斷擴張,並且演變出各種不同的樣貌。 時至今日,全球人口最多的東京大都會,居住了大約3700萬人,根據聯合國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的都市人口將達到67億人,我們是否可以想像自己未來將生活在什麼樣的城市裡? 1925年,功能主義建築教父柯比意提議,把巴黎市塞納河北岸的許多建築拆掉,改建為18棟外觀一樣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組成網格式的建築群,這些大樓高200公尺、相距400公尺,行人將走在「巨大的草皮」上仰望「這些似乎漂浮在空中的半透明稜柱」。而車輛將飛快往來於高架快速道路上,柯...

漫漫通勤路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漫漫通勤路

  安迪.羅斯是「超級通勤者」,他在舊金山工作,卻居住在200公里以外的地方。

重新想像明日城市
科學與新知|
Apr. 01 2019

重新想像明日城市

城市的目的是要把人們聚在一起。在20世紀,我們卻把城市拆成碎塊。 去年某日,彼得.卡爾索普開車載我穿越這些碎塊。他要讓我看看他想如何讓城市再度變得完整。 卡爾索普是一名建築師,1970年代末曾協助設計全美最早的州政府節能辦公建築之一,那棟建築至今仍矗立於加州沙加緬度。然而他很快就擴展了關注範圍。 「如果你真心想對環境和社會發展的結果產生影響,重點就不在於設計單一建築,」他說:「而是要形塑一整個社區。」 如今他經營一家規模雖小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設計公司,名為卡爾索普聯合事務所。他簡約寬敞的辦公室位於柏克萊,牆上掛著表框的新都市主義協會憲章,內文譴責「欠缺地方感的都市蔓...

一座城市的崛起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一座城市的崛起

大衛.奎葉站在一盞太陽能路燈的影子下,將統計資料輸入智慧型手機裡。 ¶陰影為他遮蔽了酷熱的正午陽光,他望著山坡下一排白色倉庫,那是居民領取食物配給的地方。更遠處有兩個大水塔,供水給路邊水龍頭,無數的黃色水桶從這兩個大水塔所在處,朝四面八方放射散置。¶ 這一整週的時間,奎葉一直沿著泥土路走,在數位地圖上標繪出所有的商家、教堂、學校、診所、水龍頭和光源。每到一處,他就會標記位置並且詳細詢問:你的學校有自來水嗎?這家店的營業時間是什麼時候?診所有多少位醫生?當他和其他六位製圖者完成任務時,會做出一片區域的開源指南,這片區域涵蓋的面積超過巴黎兩倍大。 ¶...

城市的形狀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城市的形狀

洛杉磯是「19個尋找市中心的市郊」,這話據說出自20世紀的著名作家阿道斯.赫胥黎。 紐約大學的都市計畫教授施洛謨.安捷爾和他的同事,為了追溯大洛杉磯地區這類都會區如何發展,使用歷史地圖和衛星影像創立了線上地圖測繪計畫:「都市擴張地圖」。就像古羅馬人定義城市範圍所用的詞彙「extrema tectorum」,這個計畫定義的城市範圍包括城市管轄界限以外,延伸至周圍市鎮的整個建成區。安捷爾表示,鐵路、道路和房地產都是塑造城市形狀的重要角色。地理亦然,洛杉磯受制於山脈和海洋,而像是倫敦沒有這類限制的城市,則傾向較均勻地以圓形發展。

複視城市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複視城市

故事背後 你能夠一次從多個角度觀察同一處嗎?只需要一點幫助就可以。 攝影師尼可拉.魯恩通常花八秒拍攝長時間曝光影像。為什麼曝光時間不是更短──或更長呢?「阿拉伯數字的八象徵無限。」魯恩說,指的是希望他在世界各地重疊拍攝出的城市景觀影像,能夠使人一看再看、發掘無窮的驚奇。 魯恩以都市中充滿人、能量,以及動感的地方為起點。火車站是絕佳的場所,教堂、圖書館,以及體育場等人群聚集之處,效果也一樣好。魯恩架好三腳架,以四秒的曝光時間朝一個方向拍攝(多數照片的曝光時間大約是1/60秒或更短),然後在快門仍然開啟時,將相機轉向另一個景色,接著再曝光四秒,最終創作出一張曝光八秒的紀實影像。 ...

無家可歸的受薪階級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無家可歸的受薪階級

聖地牙哥的這一天和其他日子沒有什麼不同:藍天澄澈、氣溫攝氏23度、棕櫚樹、校車、交通堵塞、連鎖速食店、手工藝材料零售店。晴空無雲,而地平線的另一端總有一團海上薄霧執拗地不肯散去。 讓我們朝太平洋的反方向駛去,進入隨便哪一個勞工階級社區和小型商店街,仔細看看:街邊那一輛等著紅燈、引擎鏗鏗作響的日產車中,或是停在路邊的那輛休旅車裡,你可以看見某個人的全副家當。成捆襯衫、毛巾、被毯嚴嚴實實地塞進車廂各個角落,還從前座靠頭枕的隙縫間擠了出來。 讓我們再從海灘開14公里到金嶺區,來到金恩博士高速公路底下,新生神召會教會的停車場瞧瞧。非營利組織「夢想改變」租下了這座停車場。每天傍晚6點左右,更...

活在城市的陰影處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活在城市的陰影處

老鼠是人類陰暗的另一面。我們生活在城市地面上,牠們通常在下方生活。我們大多在白天工作,牠們大多在晚上活動。然而,只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幾乎都有老鼠的蹤跡。 我在西雅圖長大,那裡的老鼠很擅長爬汙水管,而且是在管子裡面爬。在我家鄉的某處,此刻正有一隻體型狹長、全身溼漉漉的溝鼠,從馬桶水面伸出牠抽動著的粉紅色鼻子。西雅圖還有另一種老鼠叫作玄鼠,牠們會在樹上築巢,沿著電話線活動。在中世紀期間,玄鼠可能是造成瘟疫擴散的原因。 從西雅圖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會地區的鼠口都在增加。有一位專家指出,都市鼠口在過去十年可能增加了15%至20%。大象、北極熊與獅子等受人喜愛的動物數量都在下降,然而在城市...

城市生活的得與失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19

城市生活的得與失

個人自由為上,還是社群利益優先?要保有社交連結,還是要隱姓埋名?城市生活要我們做出妥協。 在人類演化的這600萬年間,多數時候所有人類和早期人族活得就像是比較進步的黑猩猩,族群密度低,以家庭為單位或小群小群地分散在陸地各處。一直到僅占人類歷史極短暫的最近6000年,才有一些人類祖先聚居在城市中。但時至今日,全世界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這種新環境裡,有些城市甚至有數千萬居民。 都市生活需要妥協。我們或許能獲得很大好處,但也必須忍受很大的不便。在此我們考慮其中兩項:個人自由與社群利益,還有社交連結與隱姓埋名之間的妥協。 要了解自由這個議題,先讓我們看看新加坡這個城市。新加坡是...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