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魚類

共 9 筆相關資料

洪氾森林教我們的事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4

洪氾森林教我們的事

一位巴西生態學家懷抱著保育的願景前往亞馬遜河流域,結果從當地居民那裡學到了方法。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口述:喬.坎波斯-席爾瓦 JOÃO CAMPOS-SILVA   有一尾魚,一尾看似史前生物的大魚,是窺探亞馬遜河複雜度的一扇窗。我做研究的地點在巴西的洪氾低地,介於安地斯山脈和海洋之間,而這就是我對巨骨舌魚的感想。牠又叫「皮拉魯庫」,在原住民語中的意思是「魚」和「紅」。 巨骨舌魚的頭部是灰綠色,但整個背部都有紅色的鱗片,會在交配的最佳時機變得亮麗,彷彿從裡頭透出光來。關於巨骨舌魚,我有好多驚人的事可以告訴你:...

這些魚認得帶零食的潛水員?!原來牠們是這樣做到的!
科學與新知|
Mar. 31 2025

這些魚認得帶零食的潛水員?!原來牠們是這樣做到的!

多年來,科學家都覺得他們觀察的魚也同樣在觀察他們。一項新研究顯示,這些魚可以辨識潛水員的服裝。 亞歷克斯.喬丹(Alex Jordan)是主持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行為演化實驗室(Behavioural Evolution Lab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r)的研究人員,他在將近20年的野外魚類研究中曾數次感覺到,他正在研究的魚也正在學習辨識及跟隨他或他的同事。 他回憶說:「我們有很多次都明顯感覺到,魚正在辨識我們。」 不過,儘管科學家似乎是出於直覺懷疑這種現象,但先前並沒有研究在野外進行驗證。 牛津...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環境與保育|
Jun. 22 2022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俗話說「人帥真好、人醜吃草」,近期一份新研究則發現,較「醜」的魚,受到人為威脅而滅絕的風險較高。 《獨立報》(The Indepedent)報導,法國蒙彼利埃大學(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學者主持的研究發現,瀕臨滅絕的珊瑚礁魚類往往「美感分數」較低,這表示如果人類傾向關注「比較漂亮」的物種,在保育工作中可能會忽視美感分數較低者。

帶有鬼蝠魟「翅膀」的生物化石是前所未見的物種
科學與新知|
Mar. 29 2021

帶有鬼蝠魟「翅膀」的生物化石是前所未見的物種

這具9500萬歲的化石讓古生物學家猜測,其他古鯊魚是否也可能有奇異的身體形狀?

洞里薩湖的魚類大遷徙
環境與保育|
Oct. 16 2019

洞里薩湖的魚類大遷徙

每年約有數十億條魚從柬埔寨的洞里薩湖(Tonlé Sap Lake)往南遷移到湄公河(Mekong River)內。率先開始遷徙的是湄公河巨鯰(Mekong giant catfish)與巨暹羅鯉(giant barb)等大型魚類。往後數個月中,較小的魚類也會跟進。若論移動中的動物數量,洞里薩河的遷移規模是世上最大的之一。

鱈魚不是鱈魚?多利魚也不是多利魚?所以你到底吃了什麼魚?
科學與新知|
Jun. 13 2019

鱈魚不是鱈魚?多利魚也不是多利魚?所以你到底吃了什麼魚?

俗諺有「一午、二紅衫、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加臘」,這是臺灣民間好吃魚類的排行榜。其中,排行榜上第一名是午仔魚(馬鮁),依次則為黃臘鰺、白鯧、馬加魚(鰆魚或稱土魠魚)和鮸魚,排名第六則是嘉鱲魚。另有「一午、二鮸、三嘉鱲」及「一鯃、二紅魦、三鯧、四馬鮫」等不同地區各有差異的說法。新鮮最重要的海鮮該怎麼挑選? 仔細觀看魚的眼睛是否清透、明亮、眼體飽滿。如果發現眼睛呈現白濁、塌陷或充紅等特徵則往往不太新鮮。 仔細觀察魚體表面鱗片是否完整。一般而言,新鮮狀態的鮮魚體表的黏液呈現清透而不黏稠,魚體有油亮的光澤,如果魚體表面呈現暗沉、無黏液,可能已經過反覆解凍或退鮮了。 掀開新鮮魚鰓蓋...

這條魚為什麼要「親吻」珊瑚呢?
科學與新知|
Mar. 07 2019

這條魚為什麼要「親吻」珊瑚呢?

科學家發現澳洲褶唇魚(Labropsis australis)的嘴巴能以短暫的「接吻」動作從珊瑚上吸食珊瑚蟲……

當世界人口愈來愈多,海洋能餵飽我們嗎?
環境與保育|
Aug. 21 2018

當世界人口愈來愈多,海洋能餵飽我們嗎?

健康漁場可能是養活100億人的關鍵──前提是要正確管理。 專家估計,如果目前的人口趨勢持續下去,到了2050年,世界會需要雙倍的食物產量。同一批專家也說,魚類可能是這個問題的解答。 「我們在陸地上的食物選擇正在減少。」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的薇拉.阿格斯迪尼(Vera Agostini)說:「我們能從地球取得的食物是有限的,所以漁場及水產養殖會很重要。」 在2016年,漁場提供1.71億噸的魚給人類食用。到了2030年,該數據預估可達2.01億噸。 為了達到這項目標,漁場面臨許多環境議題與經濟考量,而關心這些議題與考量的人說,不是所有漁業活動都值得付出努力。 ...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