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03 筆相關資料
歐洲椋鳥的集體飛行不但華麗且變化無窮,新研究還揭露了背後原因。 撰文:艾德.楊 攝影:索倫.索爾卡 在歐洲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天黃昏日落前的那一小時,天空中會聚集成千上萬的歐洲椋鳥。這些鳥停歇在棲木上準備過夜之前,會上演大自然最壯觀的飛行表演。牠們彷彿化為一個整體,脈動起伏、翻滾旋轉,就像一個形狀不定、千變萬化的生物體,有如書法筆觸般細膩優美,又如搖曳火焰般飄忽混沌。 這麼多的鳥是怎麼做到這麼緊密又協調的行動?這是研究人員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試圖解決的謎團。1931年,鳥類學家艾德蒙.塞羅斯把椋鳥的這種群飛描述為「空中的狂翔」,他認為只能透過心電感應...
時間與空間的交會 來自遙遠星系的光,就和地球上的岩石一樣古老。這項令人目眩神迷的攝影計畫,讓我們換個角度了解星光的年齡。 攝影:陳向一 數千年、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這樣的時間長度,可能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因此休士頓的攝影師與教師陳向一決定用較容易體會的方式,也就是我們頭上的星星和腳下的岩石,「把神祕的深時間概念視覺化」。 他從2022年起,在夜裡走進包括國家公園在內的荒野地,架起一部特製的投影機,把美國航太總署的恆星系統影像用閃光燈投射到經典的自然地形上,在同一瞬間拍攝下來。每張照片中地景的年分,都和投影其上的天體距離地球的光年數近似。 ...
毛蟲心機 一個自然愛好者兼教育工作者,揭露了這些昆蟲如何以神奇的方式欺騙天敵──也騙過我們。 攝影:山姆.賈菲 毛蟲變成蛾和蝶之前,必須鬥智、爭勝,活到最後。山姆.賈菲拍攝的影像,恰恰展現了這些管狀生物的能耐──牠們藉著擬態、防禦性適應以及與植物結盟生存下來。 這位博物學者兼攝影師從四歲起就迷上了昆蟲。「我以前都把毛蟲帶進我爸媽家裡。」賈菲說,「他們會發現有毛蟲沿著牆往上爬。」賈菲在哈佛大學工作時,開始利用閒暇時間拍攝原生種毛蟲,在當地畫廊展示成果。 攝影展激發很多人的興趣,於是賈菲在2013年成立了非營利教育機構「毛蟲實驗室」,讓我們見識...
珊瑚萬花筒 攝影師將珊瑚礁照片化為繁複精巧的圖案,讓充滿活力的生態系呈現出新面貌。 攝影:喬潔特.亞波.杜瑪 攝影師喬潔特.亞波.杜瑪透過創意技巧修改自己以前拍攝的照片,例如這張她2015年在紅海拍攝的珊瑚照片,創造出新的視覺效果。 熱鬧繽紛的珊瑚礁只占海底面積不到1%,卻有25%的海洋物種在此生存。然而這些生物多樣性熱點面臨著許多生存威脅,從海洋暖化和酸化,到破壞性捕撈活動和環境汙染。攝影師喬潔特.亞波.杜瑪在1970年代的一次大堡礁之旅中,初次見識到珊瑚礁令人驚歎的美麗。大約40年後,累積了多次水肺潛水經驗和數千張照片的杜瑪開始重新想像她的作...
昆蟲的空中身影 一種創新技術透過異常巧妙的方法,呈現出昆蟲的飛行途徑。 攝影:沙維.波歐 飛行中的昆蟲身形微小且移動快速,因此很難追蹤,但隨著技術的進展,西班牙攝影師沙維.波歐已經靠著一些創意思考辦到了。他在「鳥類圖」計畫中花了十年專注於拍攝鳥類飛行,之後將注意力轉移到昆蟲身上。 為了「昆蟲圖」,他採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昆蟲學家亞德里安.史密斯所拍攝的高速影片,以此破解和記錄昆蟲的飛行軌跡。接著波歐選擇多幅畫面,將它們合併成單一影像,傳達出一隻以上的動物在時空中的快速動作。在史密斯的協助下,波歐已繪製出黃蜂的空中特技飛行、葉蟬的跳躍和蝴蝶的振翅...
光彩亮麗的樹皮 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隨處都是美景──即使樹皮也是。一位攝影師分享了對樹皮的全新觀點。 攝影:賽德里克.波雷 馥郁芳香的花朵,色彩繽紛的葉子,優雅曲折的樹枝,這些是樹木和灌木獲得我們欣賞的地方。樹皮?差得多了。儘管有許多日常物品是從樹皮衍生來的──包括橡膠、肉桂、軟木塞、藥物──但是樹皮經常被忽略。法國攝影師賽德里克.波雷決心要改變這一點。 他對樹皮的熱情始於1999 年,當時他在英國學習景觀設計時邂逅了一棵古老的橡樹。「它歷經滄桑的樹幹讓我看見了樹皮的世界。」他說。從那時起,他便前往世界各地旅行,用相機拍下他所能找到最非凡奪目的樹皮...
蟲蟲危機的真面目 一名對小小生物懷抱熱忱的攝影師,近距離拍下神奇的蟲蟲小宇宙。 攝影:喬吉.喬基夫 巴爾幹山脈的春天降臨了。保加利亞攝影師喬吉.喬基夫來到蒼翠遼闊的原野,把鏡頭聚焦在某個小東西上。有隻黃色蟹蛛躲在黃花後方,等待大餐上門。花與蟲同為檸檬色調並非偶然──這隻蟹蛛擅長偽裝,會融入周圍的環境,準備悄悄奪下獵物。喬基夫按下快門。 喬基夫的攝影作品捕捉了地球上某些最小居民的豐富生命。在其中一張照片上,有隻螞蟻爬上陡峭的土堆;另一張照片上,瓢蟲在長長的草葉上喝露水。 「對我來說,蟲子愈小,牠們的世界就愈隱密、愈有趣。」喬基夫說。他總會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