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8 筆相關資料
測繪地底世界的研究員已愈來愈了解地震波的移動方式──以及潛藏危險之處。 撰文:羅賓.喬治.安德魯斯 ROBIN GEORGE ANDRES 加州地底藏著一座斷層迷宮。所謂斷層,是大塊岩石沿著彼此的側面、上方、下方滑動或彼此擠壓的地方。它們用指甲生長的速度移動,直到最後劇烈搖晃,地面也跟著震顫。破壞力強大的地震無可避免會晃動加州。沒有能防止地震來襲的方法,但了解地震容易發生的地點和地震可能釋放的力量,代表地方居民可以預先準備。 換句話說,減輕這些未來災害的最佳方法,是繪出地底世界的地圖,標出每一道斷層並監測斷層活動。 為了創建這樣的地圖,研究人員在地表...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林郁宸、孫依婷 審校 天搖地動,地震摧毀家園,帶走寶貴的性命。森林裡的樹木看似屹立不搖,卻也是潛在受害者。今年剛公布的研究發現,地震對樹木造成的損害不僅僅是樹幹或樹根斷裂,還會改變土壤結構、養分以及水文條件,對森林復原力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十年。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3日花蓮強震至今,全臺已有800多件建物毀損,但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至今僅有15戶符合全損,能夠獲得「地震基本險」理賠。學者提醒民眾,購屋貸款時強制要求投保的地震基本險,理賠僅針對住宅全損;近年新屋結構較穩定,輕損反而是「後921」時期的另一關注課題。若有餘裕,民眾可加保「輕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讓保障更完善。 921後政策性地震險 理賠上限150萬「不夠賠」 根據消防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EMIC)統計,截至今(8)日中午12時,403花蓮大地震已造成全臺868件建物毀損。 時間拉回1999年的921大地震,當時全臺約有5萬...
探測到火星深處的隆隆聲使得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上火山活動的猜測可能為真。在研究了美國航太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 Mars Lander)探測到的一系列地震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熔融岩漿可能仍然存在於火星地殼下,意味著火星表面至今仍持續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 迄今為止,洞察號已探測到1300多次地震,這些地震可以揭示火星內部結構和活動的相關訊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西蒙.史塔勒(Simon Stähler)領導的地球物理團隊對最近的20次地震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分布在整個火星表面的大部分斷層並不活躍。有趣的是,這個斷層群似乎來自一個叫做科柏洛斯槽溝(Ce...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9月17、18日臺東關山及池上分別發生芮氏規模6.4、6.8的有感地震,深度僅約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達到6強,是今年目前最大的地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花東地區災情仍在陸續修復中。 此次地震成因也仍分歧。中央氣象局9月19日對外說明,本次地震發生的原因不會歸類在一個尚未被證實存在的中央山脈斷層上。然而學者指出,中央地調所過去只關注破裂到地表的活動斷層,這次地震凸顯出地底下「孕震帶」的重要性,中央山脈斷層的存在正慢慢為世人了解。此外,學者更提醒了國內地質研究人才「斷層」的隱憂。
一份對地球地殼內部高解析度的新觀察,指出了造成那2萬2000次令南加州不得安寧的微小地震的原因。 2016年年初,南加州一系列群震的發生頻率默默地升高。這些地震並非天天發生,而且規模大多小到人類無感,不過隨著一個月一個月過去,這些地震持續發生且次數增加。到了2018年春天,已經是每個月有數千次小地震發生,有些大到能搖晃檯燈,附近居民因而提心吊膽。雖然過去這四年裡總共有超過2萬2000次的小地震,然而這些地震的成因卻始終如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