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62 筆相關資料
大型語言模型與假新聞防治 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文字和符號淹沒。如果能有一位小助手幫我們處理這些文字訊息,那就太好了!讓機器具備語言能力,一直是資訊科學家積極探索的領域。近年來,大型語言模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 GPT-4、Claude 3 或 Llama 3 等,它們已成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重要角色。但是,大型語言模型究竟多「大」?它們如何生成通順的人類語言?為什麼它們的基礎都是 Transformer 架構?更重要的是,LLM 如何解決現實世界的難題,比如對抗假新聞的傳播?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古倫維研究員,為我們揭開 L...
永遠的半導體大師 說到半導體,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台積電(TSMC)、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Intel)等世界級半導體公司。然而,半導體之所以能發展成今日的模樣,背後自然也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半導體科學家,他們充滿創意、不畏艱難,為半導體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於 2023 年 7 月遠距訪談在美國的施敏院士(Simon Sze, 1936-2023),他曾與韓裔美籍科學家姜大元(Dawon Kahng, 1931-1992)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個「浮閘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這顆小小不起眼的電子元件,後來影響了整個世界...
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 人工智慧(AI)正值當前科技浪潮的高峰,生成式人工智慧不僅能自己寫出流暢文章,還能創作令人驚艷的圖片和影像,更能為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升級。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孔祥重院士,他是臺灣人工智慧領域的代表人物,目前為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也是「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校長。他在 1979 年提出「脈動陣列」理論(Systolic Array),促進高效能平行運算的基礎,為現行諸多人工智慧算力加速器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案。近年,他積極回臺討論 AI 人才培育以及 AI 研發有關的議題,希望讓更多臺灣產學研界與年輕學子,一起看到 AI 的無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