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主題企畫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

共 89 筆相關資料

【中研抗疫2】小分子藥物研發策略:優先考慮學名藥,盼及時找到救命解方
科學與新知|
Apr. 17 2020

【中研抗疫2】小分子藥物研發策略:優先考慮學名藥,盼及時找到救命解方

  中研院COVID-19小分子藥物研發 (文章更新:2020 / 04 / 17)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已在 3 月 11 號,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各科技大國正如火如荼地研發特效藥物。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興邦指出,院內已成立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研究小組,與國內各研究單位共創藥物資源共享平臺,採取「老藥新用」策略,從健保學名藥下手,以期盡速找到有效藥物。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亞馬遜部落傳出COVID-19死亡病例,如何避免滅族慘劇發生?
環境與保育|
Apr. 16 2020

亞馬遜部落傳出COVID-19死亡病例,如何避免滅族慘劇發生?

巴西重要人權組織會長表示:「這片土地可能會成為COVID-19的溫床,在亞馬遜雨林的部族之間快速蔓延。」

疫苗如何保衛人體?
科學與新知|
Apr. 14 2020

疫苗如何保衛人體?

長久以來,疫苗一直保護我們不受致命病原體傷害,本文帶你探索它們如何保衛人體。

趁疫情偷抓瀕危鱘魚 野生動物犯罪急升 WWF警告:中東歐保育類猛禽陷危機
環境與保育|
Apr. 14 2020

趁疫情偷抓瀕危鱘魚 野生動物犯罪急升 WWF警告:中東歐保育類猛禽陷危機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報導,WWF奧地利分會物種保護專家沃爾夫.佩特里(Christina Wolf-Petre)警告,犯罪份子正利用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當掩護,中歐和東歐野生動物犯罪大幅度增加。 光是在3月,奧地利就至少有27隻保育類猛禽遭到非法殺害。在鄰國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也有三隻被非法殺害。保加利亞和烏克蘭則有人捕撈瀕臨絕種的多瑙河鱘魚。其他幾個可疑案件仍在調查和釐清中,而未發布的數量可能要高得多。 「民眾生活受到嚴格限制,當局正忙著對抗傳染病,但數十種保育類動物卻成為犯罪受害者。這是真正的醜聞,影響重要的自然保育工作。」沃爾夫.佩...

鼻子聞不到東西?別著急,未必是COVID-19害的
科學與新知|
Apr. 13 2020

鼻子聞不到東西?別著急,未必是COVID-19害的

有些人認為喪失嗅覺是感染COVID-19的徵兆,但科學家目前掌握的資料並不充分,還無法下定論。

研究:人類接觸野生動物恐招致病毒入侵 三種類別動物風險尤高
環境與保育|
Apr. 10 2020

研究:人類接觸野生動物恐招致病毒入侵 三種類別動物風險尤高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墨爾本大學獸醫院在《皇家學會報告B》(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狩獵、耕種和全球人口往城市移動,導致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增加了COVID-19等危險病毒從動物傳播至人類的風險。 該研究認為,COVID-19爆發的潛在原因很可能是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增加。 為了調查哪些動物最可能帶有與人類共通的病原體,科學家們將142種多年來已知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受脅物種紅皮書比對。

史上第二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可能終於要結束了
科學與新知|
Apr. 09 2020

史上第二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可能終於要結束了

將近兩年來,剛果民主共和國一直在努力壓制這種致命病毒,如今這場疫情似乎已經消退了。

全球首例!紐約動物園老虎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
科學與新知|
Apr. 07 2020

全球首例!紐約動物園老虎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

這隻大貓是出現COVID-19症狀的第一例非家畜動物──也是紐約動物園七隻染病大貓的其中一隻。 美國農業部(USDA)在4月5日宣布,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的一隻老虎檢測出COVID-19陽性反應,另外的六隻大型貓科動物也出現了符合這種疾病的症狀。 「就我們所知,這是第一次有[野生]動物因為被人類傳染COVID-19而生病。」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獸醫主任保羅.卡勒(Paul Calle)說。這隻名叫娜迪亞(Nadia)的馬來亞虎(Malayan tiger),可能是因為接觸到被感染(但不知情)的無症狀動物園管理員而感染。「這是唯一說得過去的解釋。」卡勒說。布朗克斯動...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因COVID-19延期 專家:把握轉型低碳經濟良機
環境與保育|
Apr. 06 2020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因COVID-19延期 專家:把握轉型低碳經濟良機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由於COVID-19大流行,原定於今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各界一度猜測可能取消,但主辦國英國與聯合國4月1日晚上確定延期至明年。 新日期尚未確定,但這將讓各國有時間應付COVID-19疫情。專家們希望,這波疫情的因應措施能使各國政府轉往低碳經濟,而非化石燃料業。 全球知名氣候經濟學家尼可拉斯.史登(Nicholas Stern)表示:「度過COVID-19危機後,一種新的經濟成長方式可望形成,是一種永續的、有彈性的經濟,與自然界關係更密切和諧。這將是明年COP26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必須善加利用這段時間。」 ...

不可不知的COVID-19小知識
科學與新知|
Apr. 06 2020

不可不知的COVID-19小知識

在這波COVID-19疫情期間,相關研究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發展,但有些重要的基本事實是我們已經確知的。 目前已有成千上萬的病患死於COVID-19,這次疫情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雖然關於這種疾病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但我們對COVID-19和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仍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基本資訊。 冠狀病毒是個大家庭,但只有七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其中四種只會引較輕微的病症(例如一般的感冒),其餘三種則會引發較為嚴重的疾病,包括「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現在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是人畜共通傳染,也就是可以由動物傳...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