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片顯示野生瓶鼻海豚吃魚之前會把魚踢到空中,而這只是牠們進食秘笈中的一項招式。
為了捕魚,瓶鼻海豚有許多特殊招式。牠們能擾亂海床上的沉積物來製造出「泥巴網」,以便把魚群包圍起來,或者是將魚往海岸的方向追趕,在自己也擱淺溺水之前困住獵物。
這種鯨豚類動物也擁有一種稍微更殘忍的策略:用尾鰭撞擊或掀翻魚,讓牠們飛到空中,然後海豚會游到那條被震暈的魚旁邊,輕鬆吃掉牠。
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史蒂芬妮.加茲達(Stefanie Gazda)解釋說,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與紐西蘭等完全不同的地方,人們觀察到數種海豚會使用這種技巧,它有個有趣的專業術語:「踢魚」(fish-kicking)或「踹魚」(fish-whacking)。加茲達在坦帕灣以北的錫達礁研究海豚。
自詡為動物愛好者的麥可.麥卡錫(Michael McCarthy)住在佛羅里達州塞米諾爾以南大約160公里處,他多年來一直觀察到他家附近的瓶鼻海豚進行這種行為。他說,這是自己觀察當地瓶鼻海豚時最常見的進食技巧。而他近期拍攝該現象的影片,提供了關於這種行為的新線索,讓沒那麼好運能住在瓶鼻海豚附近的人也可以有所認識。
麥卡錫拍下了這種行為,當時他坐在自家公司「透明獨木舟」(See Through Canoe)製造的一艘透明船上,並經由裝載在無人機上的GoPro變焦鏡頭捕捉到這些畫面。
加茲達說「這是非常精采的影片,」清楚顯示出了這種踹魚行為,並補充說海豚可能是從父母或其他成年海豚那裡學到這種行為。
不過她說,顯然這種行為在許多不同地方也獨立出現過幾次──這是個很迷人的例子,顯示一種成功的狩獵策略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演變。
行為生態學家夏儂.高望斯(Shannon Gowans)在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艾克學院研究海豚,她說她常常看到這種行為。她說「似乎不是每隻個體都會做這種事,」而是一些扮演關鍵角色的海豚才會經常進行這種行為。
這些動物有多種行為,不同個體專精不同技巧。「一隻海豚做這件事,另一隻做另一件事。」她說。
「這有助於減少個體間的競爭,並提供〔踹魚的海豚〕優勢,讓牠們勝過那些跟其他個體做同樣事情的海豚。」
安全距離
在考慮使用無人機之前,了解有關拍攝野生動物的限制與風險是很重要的。
麥卡錫告訴國家地理,他以Mavic 2無人機靠近海豚,很小心地不騷擾到牠們。他說他特別選擇這個機型,就是因為它的設計相對安靜。他說為了拍攝這些影片,他操控著無人機,距離海豚150至180公尺遠,並維持在30公尺以上的高度,然後利用GoPro把鏡頭拉近。
他說,如果無人機近到足以讓海豚察覺,「你就毀掉了機會,而且干擾到海豚,這絕對不是好事。」
騷擾這些海豚與其他水生動物也會違反《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可能遭到罰款或更嚴重的處罰。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的建議,從正上方俯瞰海豚與其他動物時,任何類型的「飛行器」都不應該低於304公尺。
不過,這個高度的規定來自前述法案,該法案是在1990年代早期寫成的,當時尚未廣泛流通無人機。此外,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的規定,無人機的飛行高度通常不可超過121公尺,以防干擾直升機與飛機。
因此,使用無人機拍攝野生動物稍微落入了法律的灰色地帶。嚴格來說,使用無人機的研究人員應該申請許可,讓他們能短暫靠近到離動物121公尺以內的距離。
無論如何,根據史黛西.霍斯特曼(Stacey Horstman)的說法,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要求觀察者不得以船隻靠近動物到45公尺以內的範圍。她是該機構瓶鼻海豚保育工作的統籌人員。
「觀察海豚的時候,」她說:「進行負責任的觀察是很重要的,才能避免干擾到重要行為,例如進食及照顧幼兒。」
延伸閱讀:台灣的海豚會跟我們說什麼?/不靠牙齒也沒差,這種海豚用嘴巴吸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