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種被稱為「食糞行為」的自然生存策略,可以看出野生動物是如何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資源。
雖然並不常見,但有些非洲象的幼象會吃成象的糞便──或許是為了攝取腸道酵素來促進消化。 Photograph By Jasper Doest,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糞便雖然不可能出現在我們人類的餐桌上,卻是許多動物的正常食物。
科學家已經觀察到鹿把亞洲象糞便當成點心、狗和狐猴吃下人類的排泄物,還有蠑螈大啖蝙蝠便便。在西班牙的瓜拉山脈(Sierra de Guara),有雌山羊會吃鳥糞;而在巴西的大西洋沿岸森林(Atlantic Forest),老鼠和負鼠會跑到水獺的廁所找糞便吃。
根據坦尚尼亞的一項研究,相較於剛被殺死的動物屍體,頭巾兀鷲(hooded vulture)對富含蛋白質的獅子糞便更有興趣。科學家在研究論文中寫道:「獅子離開糞便還不到十公尺,已經有好幾隻頭巾兀鷲降落在地面上,狼吞虎嚥地吃掉獅子的糞便。」
那麼,為什麼「食糞」這種行為會如此普遍呢?糞便絕非無用的廢物,裡面通常含有未被排放者吸收的寶貴熱量和營養物質。
當一般的食物來源不足時,食糞能讓動物獲得額外的熱量,或是取得日常飲食中難以獲得的營養。糞便也可能含有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的腸道細菌,有點像野生的益生菌。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生態學家漢娜.倫佩爾(Hannah Rempel)表示,對於野生動物來說,「糞便可以發揮許多作用。」
「儘管對我們來說這種行為可能看起來很噁心,但顯然對野生動物而言非常重要。」
正在吃非洲野犬糞便的頭巾兀鷲,攝於尚比亞的南盧安瓜國家公園(South Luangwa National Park)。掠食動物的糞便富含來自獵物的蛋白質。 Photograph By Emanuele Biggi/Nature Picture Library
意想不到的營養補充品
某些動物的食糞行為(coprophagy)是吃自己的糞便。有許多種類的兔子和野兔因為消化過程很快速,會藉由二次消化食物來攝取第一次消化時遺漏的營養素。
某些物種在食物匱乏時會出現食糞行為,例如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馴鹿,會在北極短暫的夏季中以鵝糞為食。冬季時,西藏的高原鼠兔也會吃犛牛的糞便。
英國亞伯丁大學的生態學家澤維爾.蘭賓(Xavier Lambin)表示,蘇格蘭凱恩戈姆國家公園(Cairngorms National Park)的赤狐可能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經常食用在當地散步的狗遺留的糞便。根據蘭賓和研究夥伴的調查,在赤狐常吃的獵物(田鼠)數量稀少的年份,赤狐糞便中的狗DNA含量特別多。
實驗室分析結果顯示,狗大便非常有營養,所含熱量跟煮熟的鷹嘴豆差不多。
「這些狐狸應該不是過著幾年挨餓、幾年豐足的日子,而是每年都過得不錯。」蘭賓表示。
攝於蘇格蘭的凱恩戈姆國家公園。一隻雪兔正在吃自己的糞便,這在冬季是非常重要的營養補充來源。 Photograph By Andrew Parkinso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海中維生素
倫佩爾在波納爾島(Bonaire)周圍的珊瑚礁潛水時,曾看到刺尾鯛和鸚哥魚衝向多線光鰓雀鯛(brown chromis)魚群落下來的糞粒;以往也有人在印度太平洋的某些珊瑚礁觀察到這種行為。
「我還看到兩條魚爭奪同一粒糞便。」倫佩爾回憶道。她和研究同仁根據觀察做出計算,認為多線光鰓雀鯛的糞粒約有將近85%被其他魚類吃掉,絕大多數是鸚哥魚和刺尾鯛。
刺尾鯛和鸚哥魚通常以藻類為食,而藻類比較缺乏鈣、磷和鋅等對生存至關重要的微量營養素。藻類的蛋白質含量也很低,雖然這些魚類還會吃一些含有蛋白質的藍綠菌以及附著在藻類上的碎屑,但攝取量仍有不足。
而多線光鰓雀鯛以浮游生物為食,糞便富含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
倫佩爾將這些糞粒比喻成魚類的營養補充劑,她說,這就像是魚類的「維生素Sea」(譯註:音近「維生素C」;sea即為「海」的意思)。
聚集在開曼群島某個清潔站(cleaning station)的擬刺尾鯛,屬於刺尾鯛的一種(譯註:清潔站是有水生生物聚集,由更小的生物清理身體的地方,具有豐富的生物相)。波納爾島附近的刺尾鯛和鸚哥魚會吃其他魚類的糞便,好獲得重要的微量營養素。 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鳥類的腸道益菌
南澳大學微生物生態學家芭芭拉.德里戈(Barbara Drigo)推測,許多鳥類也可以透過食糞獲得有益健康的的腸道細菌。道理就像人類的糞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又稱為腸道微菌叢植入):從健康的人身上取得含有細菌的糞便萃取物,用於改善某些疾病患者的腸道菌群。
德里戈認為,有些候鳥在到達新的地區之後,會吃掉當地鳥類的糞便來獲取腸道細菌,好讓自己能更有效地消化新環境中的食物。
白冠雞(Eurasian coot)的雛鳥常會吃親鳥的糞便,或許也是為了取得消化當地食物資源所需的細菌。
南非某個研究機構針對圈養的鴕鳥雛鳥做了實驗,發現有吃親鳥糞便的小鴕鳥腸道菌群較為多樣化,並且比沒有吃糞便的雛鳥更快成熟。在八週大時,有吃糞便的雛鳥體重多了將近10%,而且死於腸道疾病的機率較低。
德里戈表示,讓免疫系統接觸豐富多樣的腸道細菌對健康有益。整體來說,「吃糞便的鳥比不吃糞便的鳥健康得多。」
南非某個針對圈養鴕鳥所做的實驗發現,比起沒吃親鳥糞便的雛鳥,吃過親鳥糞便的雛鳥擁有更健康的腸道。上圖是德國某座鴕鳥養殖場的一隻雛鳥,躲在成年鴕鳥的雙腿間偷看攝影師。 Photograph By Klaus Niggi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優點和缺點
不過,食糞行為並非沒有風險。例如,鳥糞中可能含有來自汙水、殺蟲劑或其他人造有害化合物的危險化學物質。
吃糞便也可能導致動物感染疾病、腸道寄生蟲或有害細菌。
但對許多動物來說,至少在自然威脅這方面,食糞的好處或許大於風險。
動物的消化系統可能比人類的消化系統更堅韌,對疾病、寄生蟲和有害細菌的抵抗力也更強。蘭賓認為,也許人類已經演化成自然而然認為糞便噁心,以免因為食糞而生病。
「當狗看到糞便時,似乎不會做出覺得很臭的反應,」他說:「如果糞便對你有好處,你就不會覺得噁心了。」
延伸閱讀:新發現:年幼暴龍是挑食老饕,只選上好部位大快朵頤! / 這些魚媽媽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