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10 2024

這兩位古生物學巨星的傳奇爭鬥,比連續劇還精彩!

  •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 薄板龍(Elasmosaurus)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薄板龍(Elasmosaurus)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1

斯尼爾.馬什(Othniel Marsh)與愛德華.科普(Edward Cope)各自於19世紀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恐龍化石,然而他們也在「化石戰爭」(Bone War)中益發執著於擊垮對方。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工人正從美國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出產恐龍化石的骨屋採石場(Bone Cabin Quarry)挖出長毛象的巨大遺骨。19世紀時,對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各自在這座蘊藏豐富恐龍化石的山脊上保有持續發掘的遺址。此處也是他們在「化石戰爭」中的眾多戰場之一。PHOTOGRAPH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GETTY IMAGES

他們是學界的明星,然而他們之間的史詩級公開爭鬥卻幾乎毀掉兩人的職業生涯。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是19世紀最多產的化石獵人之二。他們在古生物學萌發的年代合計發現了超過100種恐龍與其他古生物,包括劍龍(Stegosaurus)、三角龍(Triceratops)、水龍獸(Lystrosaurus)等。

AD

ads-parallax

雖然他們兩人都獲得了名聲與成就,卻因此相互憎恨。他們對彼此的強烈敵意發展成全面戰爭,兩人用盡各種卑劣的手段,包括賄絡、詐欺以及毀謗,只為摧毀對方。

這兩人的手段或許冷血無情,但是他們的「化石戰爭」卻生產出豐富的科學發現,形塑了我們所知的古生物學。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後排中)與他的1872年發掘團隊合影。馬什曾經發現超過80個新的恐龍物種,他在史稱「化石戰爭」的美洲西部狂熱的化石狩獵探險時期與同時期的古生物學家德華.德林克.科普相互競爭。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化石戰爭前的和平

雖然他們的關係終將被仇恨定義,但是馬什和科普本來是朋友。

奧斯尼爾.馬什於1831年生於紐約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不過他有個重要的親戚:他舅舅是富商巨賈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資助了外甥的教育。這名才華洋溢的年輕科學家從耶魯大學畢業,隨後從1866年開始擔任耶魯大學的第一任古生物學系主任。

如果說馬什誕生在不穩定的處境之中,那麼愛德華.科普於1840年來到世界上時便已經對自己在世上的地位充滿信心。科普的家族在費城(Philadelphia)兼具財富、地位,以及人脈,他的未來所面臨的唯一難題就是他是否能夠逃離家族為他鋪好的路。他的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仕紳地主;愛德華想成為科學家。

1863年,科普的父親將他送到歐洲。他在柏林與自然科學界的新星奧斯尼爾.馬什成為朋友。同樣身為海外的年輕美籍學者,他們可能因為對古生物學的共同興趣而建立起友誼,當時古生物學還是個相對年輕的研究領域,專注於研究古老的化石。

回到美國之後,兩人依然有信件往來,甚至以對方的名字為新發現的物種命名。科普為一個物種授予Ptyonius marshii之名;馬什則將自己的發現稱為Mosasaurus copeanus

從朋友到亦敵亦友

然而,他們之間存在一個關鍵問題。當時古生物學尚處於萌芽階段,該領域之年輕促止馬什與科普之間逐漸發酵的競爭日益激烈,因為他們都想要當上學界的領導者。想在學界穩固自身地位的急切意圖使得兩人漸行漸遠。

至於是哪一起特定事件點燃了他們之間的爭鬥,學者們對此抱持不同理論。有些人說爭端起於1868年馬什到紐澤西州的一處採石場探訪正在進行化石發掘的科普。馬什背著科普偷偷和採石場主人達成協議,要他把出土的新化石送去給馬什而非科普。

科普的傳記作者珍.戴維森(Jane Davidson)將兩人的鬥爭追溯至同一年,當時科普發表了對於新發現物種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的描述。科普在重建這種生物的時候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把尾骨和頸骨放反了。

薄板龍(Elasmosaurus)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薄板龍(Elasmosaurus)的骨頭於1867年出土之後被送去給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他將之命名為扁尾薄板龍(Elasmosaurus platyurus),並且錯誤地在重建過程中將顱骨放置於尾骨末端,往後他的競爭對手奧斯尼爾.查理斯.馬什對此緊咬不放。PHOTOGRAPH BY DE LUAN, ALAMY

馬什公開指出科普的錯誤,並且以此錯誤來洗科普的臉。備感羞辱的科普匆忙試圖買下所有刊登著他的錯誤的期刊。然而為時已晚,馬什永遠不會科普或整個學界遺忘這個失誤。

愈演愈烈

當時美洲西部是尋找史前化石的沃土,然而這片沃土卻不夠讓這兩個人分享。他們搶著搜刮化石並發表比對方更偉大的發現。

1871年,科普抵達堪薩斯州一處馬什的團隊才剛棄置的發掘地點。科普的發掘出土了一具古老飛行爬行動物的骨骸,而且比馬什稍早挖出的個體更大。科普為該發現而欣喜,馬什則氣得七竅生煙。

兩人的戰爭升溫以後,馬什和科普訴諸各種手段以傷害對方,包括指控抄襲、間諜活動,以及急於在論文發表上勝過對方。除此之外,科普買下《美國博物學家》(American Naturalist),並且把期刊用作抨擊馬什與其研究的平臺。

1877年至1879年間,雙方都有發掘團隊駐守在懷俄明州科莫崖(Como Bluff)的發掘現場,導致兩人之間的對立進一步加劇。馬什甚至指示他的團隊在離開以前摧毀任何遺留下來的骨骼,只為了不讓科普得到它們。

政治破壞與高度公開的嫌隙

1882年,馬什進入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擔任首席古生物學家。此般高位讓馬什得以運用政府的支持來認證並支援他的研究。這同時也意味著他能取得大量資金,而缺乏合用政界人脈的科普卻無法。這一差距只會讓科普已經岌岌可危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1889年12月16日,更糟糕的消息來了,美國內政部長約翰.諾布爾(John W. Noble)寫信給科普,要求他將他的化石收藏繳給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由於科普在收集化石時曾經與政府單位合作,諾布爾聲稱,這些化石並不屬於科普。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40年生於富裕的家庭。他並沒有依照雙親的期待成為仕紳地主,而是投身於剛萌芽的古生物學領域,並且他的眾多發現對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PHOTOGRAPH BY HERITAGE IMAGES, GETTY IMAGES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科普在他卓愈的職業生涯中撰寫過1400篇學術論文,其中部分就在照片中他的辦公室裡。然而,他與奧斯尼爾·馬什的競爭部分導致了他的沒落:歷經多年的相互傷害與公開指控之後,科普最終不得不將他的化石收藏認賠出售。PHOTOGRAPH BY ALPHA HISTORICA, ALAMY

科普指出,他已經自費超過8萬美金在化石發掘的資金上。他同時也相信這是一樁針對他的陰謀,並且對此提出抗議。信上的署名雖然是諾布爾,但是科普相信信件作者另有其人:馬什。

如果馬什想要摧毀他,科普也決心要拉敵人一起陪葬。他握有一份秘密武器:一批陳述馬什多年來種種過失的筆記和文件。

科普將這些檔案分享給記者威廉.巴盧(William H. Ballou),指控馬什頻繁地瓢竊同事與助理的研究,並且密謀將聯邦政府的資金轉入自己名下。1890年一月12日,《紐約先驅報》(The New York Herald)刊登了這篇故事。

馬什以一系列文章回應,為自己辯護也反擊科普。他們已然將一份主流報紙變成了他們的私人拳擊場。

兩人在《先驅報》上的對決是這場長達數十年的科學戰爭的高潮時刻。馬什與科普,這兩名才華洋溢的科學家如此賣力地做研究,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卻也同樣賣力地摧毀對方。兩人之間的鬥爭催化了他們的研究。科普撰寫了1400篇學術論文,而他與馬什加起來總共定義了超過130種已滅絕物種。

然而代價慘重。1892年,馬什在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上司要求他離職。科普最終在1897年去世前幾年不得不認賠出售他的化石收藏。化石戰爭與其最終戰役終究讓兩人同歸於盡。

延伸閱讀:阿根廷出土新種恐龍,手臂竟比暴龍短小! 披甲恐龍「最後一餐」曝光!究竟吃下了什麼食物?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