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25 2023

首次探測到穿過火星地核的地震波

  • 火星內部和地震波穿過火星地核時的路徑示意圖。圖片由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提供。圖片來源: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

    火星內部和地震波穿過火星地核時的路徑示意圖。圖片由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提供。圖片來源: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

1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地震波穿過火星的地核,並證實了對火星地核組成模型的預測。

包括馬里蘭大學地震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 Mars Lander)獲得的地震數據,得出火星地核的性質,發現了一個完全液態的鐵合金核心,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和氧。這些發現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揭示了火星如何形成以及地球和火星之間地質差異的新見解,這些差異也可提供維持行星可居住性的線索。

該論文的第二作者、馬里蘭大學地質學副教授瓦登.莱基奇(Vedran Lekic)提到,有了洞察號,我們終於發現火星的中心是什麼,是什麼讓火星與地球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為了解其中差異,研究小組追蹤了火星上的兩次地震事件,一次是由地震引起,另一次是由大型撞擊引起,並探測到了穿過火星地核的地震波。藉由比較地震波在火星內部傳播的走時差異,並與其他地震和地球物理測量結果相結合,結果顯示,火星很可能有一個完全液態的地核,不像地球是液態外核和固態內核的組成。

此外,還推論了火星地核化學成分的細節,比如火星最內層存在大量的輕元素(原子序數低的元素),即硫和氧,並佔地核質量的20%。這一高百分比與地球地核中相對較小的輕元素佔比大相逕庭,意即火星地核的密度遠低於地球地核,更易於壓縮,此差異表明兩顆行星的形成條件不同。

雖然火星目前沒有磁場,由於火星地殼中殘留的磁性痕跡,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有一個類似於地球的磁場。意味著火星是逐漸演變到目前的狀況,從一個潛在的適居環境轉變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惡劣環境。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內部條件在這種演變中起關鍵作用,或是巨大撞擊也可能造成影響。

莱基奇提到,即使洞察號任務在經過四年的地震監測後於2022年12月結束,我們仍在分析所收集的數據,洞察號將繼續影響我們對火星和其他行星形成和演變的理解。

 

資料來源:phys.org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