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25 2022

研究發現巨大黑洞在恆星密集的環境中形成

  • 圖中這些星系顯示其中心附近黑洞生長的證據。錢卓拉X射線(藍色)疊加在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星系NGC 1385、NGC 1566、NGC 3344和NGC 6503的光學影像上。圖片來源:NASA/CXC/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Baldassare et al. / ESA / STScI.

    圖中這些星系顯示其中心附近黑洞生長的證據。錢卓拉X射線(藍色)疊加在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星系NGC 1385、NGC 1566、NGC 3344和NGC 6503的光學影像上。圖片來源:NASA/CXC/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Baldassare et al. / ESA / STScI.

1

質量約為10到10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垂死恆星的殘餘物,而質量超過太陽10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則位在大多數星系的中心,但宇宙中還散布著一些明顯但類型更為神祕的黑洞,這些黑洞的質量從100到10萬個太陽質量不等,不僅難以測量,甚至連它們是否存在都備受爭議。研究團隊透過分析NASA錢卓拉X射線天文臺所拍攝108個擁有核星團(nuclear star cluster)星系的影像,尋找巨大黑洞的特徵,而這項新的研究將可以解釋這些黑洞是如何透過摧毀上千顆的恆星以增加其質量。

研究人員表示中等質量黑洞生成的關鍵可能是在於它們的環境,研究人員觀察了星系中心非常密集的恆星星團,由於恆星非常接近,因此許多恆星將在星系團中心黑洞的引力範圍內通過。其研究表明如果星團中的恆星密度高於底限時,那麼位於星團中心的恆星質量黑洞將因拉攏、撕碎及吸納附近的恆星時快速增長。在此次研究的星團中,密度高於此底限的星團,其發展中的黑洞數量約是低於密度底限星團的兩倍,而密度底限值取決於星團中恆星移動的速度。天文學家表明這個過程可以在宇宙歷史的任何時候發生,這表示中等質量的黑洞可以在大爆炸後數十億年形成,直到今天。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上。

 

資料來源:SCI-NEWS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AD

ads-parallax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