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警告,常見的回收再製寶特瓶,比新製造的寶特瓶釋放更多潛在有害化學物質到盛裝的液體中。
飲料中發現150種化學物質 其中18種含量超標
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了150種從寶特瓶滲入飲料中的化學物質,其中18種化學物質的含量超標。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警告,常見的回收再製寶特瓶,比新製造的寶特瓶釋放更多潛在有害化學物質到盛裝的液體中。
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了150種從寶特瓶滲入飲料中的化學物質,其中18種化學物質的含量超標。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回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裝的飲料,比使用新PET瓶裝的飲料含有更高濃度的化學物質,這顯示回收過程發生的問題可能導致汙染。他們呼籲以更謹慎的回收方法來去除潛在的有害化學物質。
熱塑性的PET是食品包裝中前三大最廣泛使用的塑膠,其最常見的用途之一是一次性飲料瓶,這種瓶子也是最普遍的塑膠垃圾形式之一,因此許多提升PET回收水準的政策紛紛被推出。最近一項歐盟指令,要求PET瓶在2030年前至少要含有30%的可回收成分。
但眾所周知,PET也是許多潛在化學汙染物的來源,包括雙酚A等內分泌干擾物,可能會導致生殖障礙、心血管問題和癌症,以及其他不良影響。
研究人員回顧了來自世界各地91項關於塑膠瓶化學汙染的研究。主持這項研究的布魯內爾汙染研究和政策中心講師埃萊尼.雅可維多(Eleni Iacovidou)博士說:「我們發現這些化學物質有各種可能來源,像是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和添加劑,以及PET瓶整個生命週期中發生的降解。」
根據這份發表在《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論文,從回收PET瓶中發現的許多汙染物來自瓶身標籤等原料汙染。研究寫道,「這個證據顯示,像是PET飲料瓶這樣高度可回收的產品,若設計不當,就可能不適合閉環回收,也顯示設計時就要以可回收作為原則,並從基礎設施面開始改善廢棄物處理。」
為了減少瓶裝飲料中發現的化學物質種類數量,該研究建議可以使用所謂的「超級清洗」(super cleaning)技術,在回收前採三階段工藝清潔舊塑膠──高溫洗滌、氣體洗滌和化學洗滌。
雅可維多說:「回收過程已經包含清洗瓶子,再將它們變成可使用的二次原材料。透過投資新的超級清洗技術,可以將回收的PET盡可能地淨化到接近原始PET的程度。」
不過雅可維多也強調,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社會開始完全停用PET。
「我們都負有責任。我們需要開始思考如何投資濾水器或大型水容器之類的設備、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塑膠垃圾,來防止在家庭中使用PET瓶⋯⋯若能減少PET的使用,就能進一步推動系統的變革。畢竟需求減少就等於生產減少。」雅可維多說。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