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塑膠汙染

共 30 筆相關資料

塑膠汙染的藝術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8

塑膠汙染的藝術

曼蒂.巴克的作品素材來自海洋和鳥類胃部的垃圾,迫使我們面對自己的廢棄物。 巴克只花了幾個小時,就在一片英國海灘上收集到上圖中看到的500件塑膠製品。次頁照片中的每一塊塑膠破片都取自同一隻信天翁幼鳥的胃。這些破片在它們害死的鳥類體外整齊排開,從最上排的瓶蓋到最下排的微小碎片,全都代表著「我們曾用過的某些東西的一部分。」攝影師曼蒂.巴克說。

首見源頭立法 歐盟草案規範塑膠原粒不能任意外洩
環境與保育|
Nov. 01 2023

首見源頭立法 歐盟草案規範塑膠原粒不能任意外洩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編譯;許祖菱 審校 歐盟10月開始禁止小於5公釐(mm)的塑膠微粒添加在消費性產品中,首當其衝的是含有亮粉和柔珠的美妝品。10月16日,歐盟進一步提出新的目標和草案,首次針對塑膠原粒(plastic pellets)祭出源頭管制規範,希望在2030年減少74%的塑膠微粒汙染。 歐盟每年有5萬2000至18萬4000公噸的塑膠顆粒,因供應鏈的不當處理釋放到環境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歐盟提議一系列的措施,強調業者的企業責任。

微塑膠就藏在你家裡,本文教你如何避開!
環境與保育|
Aug. 30 2023

微塑膠就藏在你家裡,本文教你如何避開!

你家的空氣、水和食物都充滿了超級微小的塑膠粒子。一起來看看最常見的微塑膠來源,還有該如何避開它們! 微塑膠和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有關。微塑膠比一粒鹽還要小,但我們和微塑膠的互動可能比我們自以為知道的更多。 我們每年吸入約2200萬微塑膠和奈米塑膠,因為這些東西就存在於我們的食物、用水和空氣中。 結果,我們的血液和肺臟裡也都找得到微塑膠了。我們才剛開始了解微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但研究建議,我們都應該關切這個問題。 這些細微的塑膠粒子或許難以避免,但只要簡單的替換、改變,就能減少在家裡接觸到的微塑膠量。 廚房──從包裝到砧板 想像你在準備早餐要吃的馬鈴薯。...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環境與保育|
Jan. 15 2023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海洋塑膠汙染日益嚴重,海底生物首當其衝。一份英、義科學家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塑膠海水會導致海膽幼蟲發育異常而死亡。研究試驗了兩種塑膠後發現,未經使用的塑膠原料會釋放大量添加劑,危害比長期泡在海中的塑膠碎片更嚴重。 科學家澄清,實驗研究的塑膠濃度較高,真實世界中並不常見,但在洋流交會等容易聚集塑膠垃圾的地方還是可能發生。

減塑是國家的事還是全球的事?「全球塑膠公約」首輪談判陷分歧
環境與保育|
Dec. 08 2022

減塑是國家的事還是全球的事?「全球塑膠公約」首輪談判陷分歧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從聖母峰到南極,塑膠汙染全面入侵地球。減塑不能等,聯合國展開首次的塑膠汙染公約談判。12月2日第一輪談判落幕,會中意見分歧。積極派盼達成有力的國際規範,在2040年前終結塑膠汙染;反對陣營則指稱,塑膠廢棄管理與國家政策相關,不宜用全球性規範,也不應管制塑膠生產。 聯合國預計在兩年內召開五輪談判,目標是再2024年推出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條約。首輪談判於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烏拉圭東岬(Punta del Este)登場,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地區的代表、業者、環團、科學家、拾荒者組織等與會。

黃喉貂排遺微塑膠檢出率100% 綠色和平公布首份保育類動物塑膠汙染調查
科學與新知|
Aug. 28 2022

黃喉貂排遺微塑膠檢出率100% 綠色和平公布首份保育類動物塑膠汙染調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保育類野生動物也遭微塑膠汙染之害,綠色和平8月23日發表報告指出,透過對排遺及棲地的採集調查,台灣黑熊、黃喉貂、櫻花鉤吻鮭、臺灣水鹿、石虎及歐亞水獺等六種保育類動物,從環境攝入微塑膠的風險無所不在,其中以黃喉貂的排遺微塑膠檢出率100%最為驚人。 綠色和平表示,這是全球首次進行重要保育類動物與棲地被塑膠汙染的現況調查,建議政府短期可從國家公園、保護區等限定範圍著手,定期監測生態棲地受塑膠汙染情形。長期而言,則需配合《全球塑膠公約》訂定一次性塑膠包裝減量時程表,並正式入法。

海邊戲水注意 輪狀病毒搭「塑膠便車」 水中存活三天仍具傳染力
環境與保育|
Jul. 08 2022

海邊戲水注意 輪狀病毒搭「塑膠便車」 水中存活三天仍具傳染力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 《衛報》(The Gurdian)報導,蘇格蘭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科學家發現,輪狀病毒等導致腹瀉和胃部不適的腸道病毒,能「搭便車」般附著在長度小於5公釐的塑膠微粒上,藉此可在水中存活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病毒仍有傳染能力,形成健康風險。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環境與保育|
Jul. 03 2022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嘗試應用新材料,開發出一種小型的仿生機器魚,它的身體柔軟、靈活且可自行修復,能一邊游動一邊吸附海洋中的微塑膠。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環境與保育|
Jun. 22 2022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Tenerife)海岸多次發現,波光粼粼的海水中藏著結塊、硬化的焦油,上面還點綴著微小的彩色塑膠碎片。 科學家很快地意識到,這種焦油和微塑膠的混合物和他們見過的任何其他塑膠汙染都不一樣。

回收再製寶特瓶藏健康疑慮 研究發現化學物質釋出更多
科學與新知|
Apr. 18 2022

回收再製寶特瓶藏健康疑慮 研究發現化學物質釋出更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警告,常見的回收再製寶特瓶,比新製造的寶特瓶釋放更多潛在有害化學物質到盛裝的液體中。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