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an. 17 2022

Omicron真的比Delta輕微嗎?聽聽科學怎麼說

  • 加拿大亞伯達省愛德蒙頓的一名婦女於2021年1月6日以拭子採樣,進行COVID-19抗原快速檢測。PHOTOGRAPH BY ARTUR WIDAK,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加拿大亞伯達省愛德蒙頓的一名婦女於2021年1月6日以拭子採樣,進行COVID-19抗原快速檢測。PHOTOGRAPH BY ARTUR WIDAK,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1

這種變異株更容易傳染,所以你該怎麼保護自己?對疫苗、口罩、衛生、保持社交距離又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現在在美國感染COVID-19,病毒很有可能是Omicron變異株。這種變異株如今占美國通報病例的大約95%。Omicron有數十種突變,與先前占主流地位的Delta變異株有顯著不同之處。這代表著一件事:在逐漸掌握如何應對病毒風險的兩年後,你可能需要改變一部分行為了。

在這些變化中,Omicron更容易傳染,也更擅長躲避現有抗體。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兼傳染病專家卡洛斯.德爾.里奧(Carlos del Rio)說:「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最令人震驚的事,就是這種病毒非常容易傳染。我這輩子從未見過傳染力這麼強的病原。」此外,Omicron導致的症狀也不同,而且引發的病情似乎比較輕微。

儘管如此,SARS-CoV-2的不同病毒株仍擁有重要的相似之處,大部分的基本公共衛生建議也維持不變,例如接種疫苗、佩戴口罩。以下是最新研究對於如何在Omicron時期保持安全的看法。

Omicron導致的病情真的沒有Delta嚴重嗎?

來自世界各地的多項證據顯示,Omicron變異株會導致比較輕微的COVID-19。Omicron是在2021年11月於南非首次被檢測到的。在南非,一間私人健康保險機構在12月中報告,與在數月前感染病毒的成人相比,Omicron成年感染者的住院機率降低了29%。在英國,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於2021年12月31日發布的一份研究摘要,前往急診室就醫的Omicron感染者入院治療的比率是Delta感染者的三分之一。

截至1月初為止,根據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所做的初步研究,美國的Omicron成年感染者前往急診室就醫、住院、接上呼吸器的機率降低了一半。他們的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該研究檢視了超過1萬4000名病患的資料,將病患的接種狀態及任何既有疾病都納入考量。

德爾.里奧說,症狀的變化反映出這些趨勢。在醫院裡,就診的病患比較少像先前幾波疫情一樣,有類似肺炎的症狀及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他們反而更常出現鼻塞及喉嚨癢的症狀。德爾.里奧說:「Omicron的症狀比較像是感冒。」

病情嚴重程度會依年齡或既有疾病而異嗎?

根據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Omicron似乎在所有年齡層都比Delta輕微,即使在超過65歲的成人及過於年幼而還不能接種的兒童也是如此。德爾.里奧說,儘管如此,但正如其他健康問題一般,年齡依然是一項因子。他說:「對任何疾病而言,如果你年紀比較大,你的狀況就會糟糕很多。」

有潛在疾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也同樣比較容易感染,就跟未接種的人一樣。雖然現有疫苗預防Omicron症狀的效果沒有像預防Delta那麼好,但英國衛生安全局(HSE)的報告發現,與未接種的人相比,完整追加疫苗的人因Omicron住院的機率最多可減少88%。美國各地的醫院通報,目前未接種患者占加護病房患者的大多數。

世界衛生組織的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上週一場虛擬記者會上強調,無論年齡或健康狀態為何,感染Omicron的人都可能感到十分不適,即使他們不需要去醫院也一樣,而且這種變異株持續在醫院流竄並導致許多人死亡。

如果Omicron比Delta輕微,為什麼它很危險?

一項尚未接受同儕審查的丹麥研究顯示,Omicron的傳染力是Delta的二到四倍。它也更擅長躲避疫苗激發的抗體,這就是為什麼它會造成更多突破性感染。德爾.里奧說,因此有愈來愈多人染病並前往醫院就診,而醫院也有愈來愈多員工請病假。

Omicron的棘蛋白有36種突變,而棘蛋白是病毒固定在人類細胞上並感染細胞的重要部位。紐約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疫苗研究人員兼病毒學家約翰.摩爾(John Moore)說,目前至少有六項研究使用小鼠和倉鼠等小動物模型以及實驗室細胞培養來研究Omicron的棘蛋白突變,雖然這些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但已經開始顯露突變如何改變Omicron進入細胞及複製的方式。

跟先前的變異株不同的是,Omicron似乎無法非常有效地感染肺臟細胞,這使它的破壞力比較弱,症狀也比較輕微。在一些研究中,感染Omicron的囓齒類動物有顯著較低的肺部病毒量。但在包括鼻及鼻竇的上呼吸道,Omicron的複製速度似乎比Delta快一百多倍。

偏好上呼吸道、較佳的免疫躲避能力、高傳染力等一系列變化都反映出,病毒會透過演化來保障未來的生存。它們會持續複製及傳播,即便染病個體的病情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嚴重。

「病毒進行複製之後,似乎並不在乎感染者是生是死,只要它能感染下一個宿主就行。」摩爾說:「一切都是為了基因組複製。」

這些變化對居家檢測有什麼影響?

所有SARS-CoV-2病毒株都能感染口腔內的細胞,而初期證據顯示,Omicron在口腔的數量可能比其他變異株更多。在一項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中,南非的研究人員檢測了382名沒有病重到需要住院,但依然有COVID-19症狀的人。他們發現,對Delta感染者而言,鼻腔拭子比較準確,但對Omicron感染者而言,唾液檢測的效果最好。

其他研究也顯示,仰賴鼻腔拭子的快速抗原檢測辨識Omicron感染的速度可能特別緩慢。在一項於上週發布但尚未進行同儕審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30人的檢體,這些人在12月初的疫情期間於美國各地接受COVID-19檢測,結果為陽性。對大多數的Omicron病例而言,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測會在快速檢測顯示陽性的幾天前就顯示陽性。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安妮.威利(Anne Wyllie)說,這些結果符合民眾在社群媒體上通報的情況。威利是康乃狄克州紐哈芬耶魯公衛學院的醫學微生物學家。

由於愈來愈多證據顯示Omicron在唾液中比較豐富,所以社群媒體上已經有許多手作人士和研究人員提倡,民眾在使用居家檢測套組時應該用拭子在喉嚨採樣。威利甚至曾經嘗試自行使用快速檢測的拭子在喉嚨採樣。結果為陰性,但比起只用拭子在鼻腔採樣,她更相信這個結果是真正的陰性。

她說:「這種做法還沒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它也因此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討論議題。」這就是為什麼其他許多專家不願意建議仿單標示外的使用方法。休士頓貝勒醫學院的傳染病專家吉兒.威瑟海德(Jill Weatherhead)說,儘管喉嚨拭子可能最終會成為檢測流程的一部分,但快速檢測是為鼻腔而非喉嚨設計的。

威瑟海德說:「在目前階段,我建議繼續以原先設計的方式進行檢測,直到進一步測試顯示喉嚨拭子有效,再改變檢測方式。」

戴兩層口罩有助於預防Omicron嗎?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目前並未建議戴雙層口罩或使用特定口罩。但包括奧地利、法國、德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已經升級他們的指導方針,建議佩戴醫療級口罩,例如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某些美國專家也發表意見,建議佩戴較高品質的口罩。

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正確佩戴的情況下,N95口罩能阻擋平均90%的呼出微粒,而外科口罩能阻擋74%。這能大幅改善社區傳播的問題。在孟加拉,一項介入措施使某些村莊中佩戴外科口罩的人口百分比從13%上升到42%。研究人員隨後發現,COVID-19症狀的發生率下降11%,而且在年長族群的效果更好。關於布口罩效果的證據好壞參半,但某些研究顯示,在外科口罩外戴一層布口罩能阻擋超過85%的咳嗽微粒。

專家的建議是根據所處環境選擇你戴的口罩。在社交場合,摩爾會戴布口罩,上面裝飾著他最喜歡的足球隊「利物浦足球俱樂部」隊徽。當他在工作或在商店裡走動時,他會戴他覺得舒適的厚布口罩。德爾.里奧說,每當他跟病患在一起,就會戴N95口罩。但他補充說,光是戴口罩無法避免感染Omicron。「重點不是某種神奇子彈,而是一種組合效應。」他說:「如果你接種了疫苗,也接種了追加劑,還戴著合適的口罩,你就能跟別人待在一起很久。」

我們還需要消毒表面、與彼此拉開距離,或改變個人衛生的任何層面嗎? 

就像先前的變異株一樣,Omicron主要是以空氣傳播,而專家也同意,擦拭表面造成的困擾或許超過了益處。「從表面傳播的機率很低。」威利說,考慮到「花在這類煩惱上的時間、精力、金錢、資源跟心理健康,你還是更重視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比較好」。

此外,加州帕羅奧圖史丹佛大學的傳染病醫師阿布拉爾.卡蘭(Abraar Karan)說,1.8公尺距離的規定更像是在提醒大家,接近感染者會增加傳播風險。

「傳播當然可能在超過1.8公尺的距離發生。」他說:「不過,距離會降低傳播的機率,因為氣膠會隨著距離增加而逐漸稀釋。」你的風險也取決於通風狀況、周圍的人佩戴的口罩類型及其他因子。

對Omicron而言,COVID長期症狀仍然存在風險嗎?

目前要確定還為時過早,而且研究人員要花數月時間才能知道Omicron是否會導致長期持續的症狀。不過有些專家認為,長期後果可能會比較少見,這是因為Omicron往往較少出現在肺部,也因為有愈來愈多人接種,這能協助預防感染,並降低發展出一系列症狀的風險。「我猜我們還是會見到感染病例。」威利說:「不過因為我們現在有遠遠更多人接種,所以我希望我們會見到比較少的COVID長期症狀病例。」

 

延伸閱讀:COVID-19會改變你的個性嗎?本文告訴你腦部研究的結果 / COVID-19如何傷害我們的心臟?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