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抑制COVID-19,並制敵機先、搶先新變異株一步,大眾可能年年都需要打疫苗,就像對付流感一樣。
即使上千萬已接種了一或兩劑COVID-19疫苗的美國人都同聲地鬆了一口氣,還是有人會擔心只打一輪是否足夠,他們會不會需要再打一輪──然後再一輪?
科學家還不知道目前這些新冠病毒疫苗的保護力能維持多久。因為從2019年底發現原始病毒株以來,這種病毒不斷突變,產生新的變異──相似卻又有自己特色的版本,有潛力成為傳染力更強、更致命、並能逃過現有COVID-19疫苗所提供抗體保護的病毒。為了搶先病毒的演化,有些疫苗研發者一邊競相發展新疫苗,以擊退變異株,但同時也努力判斷目前一劑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
而有些專家說,新的「常態」,可能代表必須靠定期接種或施打加強針(booster)來對抗COVID-19。
那,到底什麼是加強針?
注射加強針是「重複施打已接種過的疫苗劑量,以實質上增強免疫力。」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席,同時也是過敏科醫師及臨床免疫學家的蘇珊.貝利(Susan R. Bailey)說。免疫系統會因為重複接觸病毒而製造對抗病毒的記憶。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碰上同一種抗原(能促進抗體製造的分子)的時候,創造出「更強也更持久」的免疫反應,是很常見的事,貝利說。
舉例來說,像是建議所有50歲以上健康成年人都應施打的帶狀皰疹疫苗,就需要在施打第一劑的二到六個月之後再施打第二劑,以確保能在避免感染與副作用方面發揮90%的效力。
輝瑞及莫德納的COVID-19疫苗都是mRNA疫苗,也都包含第一劑,以及過了三到四週後再施打的第二劑。目前,在美國已經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由嬌生生產的第三種疫苗,就只需要接種一劑,但該公司也正在測試加打第二針加強針的效果。2月時,輝瑞發表了針對目前兩劑方案施打第三劑的研究。而在昨天,輝瑞執行長亞伯特.波爾拉(Albert Bourla)
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說,大眾「很可能」會需要在施打完第二劑後的12個月後再施打第三劑。
當施打了建議劑量時,這些疫苗每一種都提供了抵抗COVID-19的驚人效果,然而,同樣的問題就是免疫力到底能維持多久──而為了要維持高度保護力,在最近(或沒那麼近)的未來是否還需要施打加強針?
COVID-19疫苗是全新的東西,這就表示科學家還不知道在沒有額外干預的情況下,其效力到底能維持多久。學者正在監測已接種者身上的疫苗效力,而研究顯示,至少能維持六個月的高度效果。
「可惜,有許多人誤解了,以為這代表疫苗效果只能維持六個月。」貝利說,其實,「這個資訊只代表我們知道疫苗效力可以維持六個月,而我們預期疫苗能維持更長時間。」想知道這保護力到底能維持多久,「我們只需要等著看。」
不過,「顯然也不是每種疫苗都需要加強針。」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的傳染病醫師兼資深學者阿梅許.阿達賈(Amesh Adalja)說。像是黃熱病疫苗,只要打一劑就能有一輩子的保護力。而破傷風疫苗每十年就要再接種加強針,以維持其效力,這早已行之有年,但最近學者也在質疑接種加強針是否真有其必要。
此外,
疫苗加強針跟當前某些科學家正在測試的也不一樣,目前正在測試的,是針對特定變異株所研發的新疫苗。
原本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造成COVID-19的病毒,至少有五個已知的「高關注變異株」:Alpha(B.1.1.7)變異株最早是在英國辨識出來;Beta(B.1.351)變異株最早是在南非發現;Gamma(P.1)變異株在巴西興起;而Epsilon(B.1.427和B.1.429)這兩種變異株最早都是在美國加州出現。莫德納已經稍微修改了自家的疫苗,目前正在測試是否能有效對抗Beta變異株 ──而輝瑞的一位發言人告訴《國家地理》說,該公司正在討論對針對目前流行的變種額外試驗疫苗的可能性。
到目前為止,現有疫苗已經證明可以提供保護、對抗這些變異株。「我認為我們還沒到必須為了變異株而決定修改疫苗的時候。」阿德賈說,但並不是所有傳染病專家都同意這樣的看法。
新的常態
丹尼爾.路希(Daniel Lucey)是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傳染病專家,他說為了強化免疫力、或針對目前或未來的變異株而加打加強針,對某些人來說「非常可能會成為新的現實。」病毒「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會設法突變,他說,可能會因此逃過現有疫苗的保護。
路希補充道,「這是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和我們的疫苗之間持續的一連串戰役、也會是多年的戰爭,從2019年就開始了。我們落後了。病毒不用睡覺,但我們要。」
馬修.弗里曼(Matthew B. Frieman)是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與免疫學副教授,他和諾瓦瓦克斯(Novavax)合作研發該公司尚待驗證的COVID-19疫苗,他也同意這一點。「未來非常有可能會需要」施打加強針或另一劑新的疫苗,才能對抗SARS-Co-V-2的變異株,弗里曼說:「至於我們要多頻繁地施打疫苗──全世界或特定族群是否也需要──則是我們不知道的。」
輝瑞和莫德納的mRNA疫苗可以有效對抗Alpha變異株,這是源於英國但目前在美國流行的主要病毒株。但有一項新研究顯示,Beta,也就是南非變異株,至少能突破輝瑞疫苗。不過,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閱──也就是說,還沒有經過專家群的檢驗──也只收錄少數感染了變異株的病例。
本月稍早,輝瑞更新了他們COVID-19疫苗的效力,4月1日的新聞稿上說,這支疫苗的整體效力是91%,而「在南非,避免COVID-19的病例方面有100%的效力,而南非流行的主要是Beta病毒株。」
阿達賈說,如果疫苗的效力降到50%,就會需要施打加強針或接種新的疫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說,他們預設任何一種COVID-19疫苗都至少要能讓50%接種過的人避免染疫或降低重症。在考慮加強針時,「我認為這是應該要記住的、適合的門檻。」阿達賈說。
而如果不只美國打疫苗的人夠多,連海外打疫苗的人也夠多的話,「你就能阻斷這些變異株的傳播,」弗里曼說,這也會影響到未來補打疫苗的需求。不過,如果需要打加強針或接種新一劑,這一點也同樣是事實:需要大眾全體一起打,才會有效。
加強針的道德爭議
田妮爾.布朗(Teneille Brown)是猶他大學的法學教授與內科兼任教授,她說「對某些人來說,請求或要求大眾去打加強針可能更難推銷。」因為這「反映的是一種持續性的義務,而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事情。」就拿同樣建議幾乎所有人都該施打的流感疫苗來說:在2017-2018的流感季期間,只有45%的美國成年人去打了他們的年度流感疫苗,而2019-2020的流感季則是48%。
美國政府尚未強制要求接種COVID-19疫苗,
但疫苗強制已儼然成形:比方說,在搭乘出國航班或入境外國時,可能會要求要有所謂的「疫苗護照」。有些大學也要求校園中的學生要接種疫苗。雇主也可能要求員工接種COVID-19疫苗,不過還並不清楚有多少人會照辦。
如果需要追加疫苗,可以想像應該會以類似或相同的方式要求。舉證接種疫苗的責任,掀起了某些在倫理方面的擔憂,貝勒醫學院醫學倫理與健康政策中心的公共衛生倫理學家費絲.佛萊徹(Faith E. Fletcher)說,
可能也會加重現有的社會與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ities)。
舉例來說,必要勞工和非裔與西語裔族群本來就已經比白人族群更不容易打到第一劑的疫苗,若沒有設法「讓邊緣族群能取得、也打得到疫苗,」佛萊徹說:「我們未來就會看到跟這個問題有關的不平等,」包括後續COVID-19疫苗的注射,不管是否有強制要求。
布朗和佛萊徹都同意,加強針的費用應該要有人吸收,「必須要要求由保險、免除共付額(waiving copay)來吸收加強針的費用,不然這些疫苗就無法公平分配,」布朗說:「我們會看到有人打得到加強針、有人打不到的嚴重不公平。」即使只是20美元的共付額,她說,都可能讓人打不到加強針。
但對那些只是不想遵守工作或私人機構規定施打加強針的人,「法律並沒有站在他們那一邊,」布朗說。現有的法令會允許強制要求,只要容許諸如宗教或醫學原因的例外就可以──像是會過敏之類的。
即使如此,布朗也把這樣的強制要求比喻為開車。
「如果你想開車,你就需要有駕照、保險什麼的,」布朗說:「這不是一次能解決的事情。開車的特權會創造出持續性的義務,你的車會需要去監理站登記、要驗排氣,也需要持續遵守不斷改變的交通法規。你未必會同意這些法規……但那也不代表你可以照自己的意思無視這些法規。」
布朗說,她希望任何能阻擋COVID-19的維持手段都可以變成像更新駕照或更新登記那樣。「我其實認為這種持續性的特質會有幫助,」她說:因為「抵制力道會隨著時間和疫苗不再那麼政治化而降低。」
延伸閱讀:COVID-19可能會提高民眾對疫苗的期望 / 為什麼疫苗會引起副作用?何時該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