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海洋中最大的魚類在面對滅絕威脅時,比認知中更為脆弱。
身上有著美麗的白色斑點與條紋、體長可達18公尺的鯨鯊,是海洋中最大、也是最驚人的魚類之一。雖然這種魚類深受生態觀光客喜愛、且原生於全球溫帶海洋,但我們對這些龐然大物卻所知甚少──包括牠們到底能活多久。
最近對其他鯊魚物種的深入研究,揭開了鯊魚的驚人壽數:如小頭睡鯊(Greenland shark, 又名格陵蘭鯊),就能活到將近300歲,比地球上任何脊椎動物都長壽。(其他許多鯊魚,像是大白鯊,也接近百歲標準。)
撰文: LIZ LANGLEY
編譯: 鍾慧元
新研究發現,海洋中最大的魚類在面對滅絕威脅時,比認知中更為脆弱。
身上有著美麗的白色斑點與條紋、體長可達18公尺的鯨鯊,是海洋中最大、也是最驚人的魚類之一。雖然這種魚類深受生態觀光客喜愛、且原生於全球溫帶海洋,但我們對這些龐然大物卻所知甚少──包括牠們到底能活多久。
最近對其他鯊魚物種的深入研究,揭開了鯊魚的驚人壽數:如小頭睡鯊(Greenland shark, 又名格陵蘭鯊),就能活到將近300歲,比地球上任何脊椎動物都長壽。(其他許多鯊魚,像是大白鯊,也接近百歲標準。)
這些發現大部分要歸功於判斷鯊魚年紀的先進技術,如追蹤鯊魚骨骼內的碳-14,這是一種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是冷戰時期炸彈試爆的副產品。測量這種元素的含量,可以比先前的做法更準確地讓科學家知道鯊魚的年紀,以前都是靠著數鯨鯊脊椎上像樹木年輪一樣的生長紋。但每一圈生長紋到底代表多長時間,一直都是有爭議的。
現在,學者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技術,已經從一隻鯨鯊的遺骸辨識出牠活了50歲,是這個物種中最長壽的一隻,研究主持人、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魚類生物學家馬克.米肯(Mark Meekan)說。
他補充道,「看來這些真的很大的鯊魚可能可以活到百歲左右。」
米肯說,他發表在4月6日的《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上的那篇研究,對這種瀕危物種的保育至關重要。
這是因為,鯨鯊的長壽使得這整個物種在面對諸如合法與非法捕撈、海洋溫度上升與船擊等威脅時更顯得脆弱。
↑↑↑↑↑罕見畫面:鯨鯊是鸕鶿的移動「鮣魚自助餐」桌!
美國和其他國家在1955到1963年間進行的原子彈測試,使得地球大氣層中原本就有的碳-14含量增加了一倍。
多出來的那些碳-14被海洋吸收,然後再被食物網內的萬物──包括軟骨魚類的鯨鯊的骨骼──接收。
將特定年份間的碳-14含量和連續的脊椎骨年輪中的碳-14含量互相比較,學者就能鑑別出鯊魚的年紀。
「基本上我們證明的就是脊椎骨內有個時間戳記。我們就從那個地方開始數生長環紋,看起來似乎是一年一圈。」米肯說。
米肯和同事從兩具鯊魚骨骼取得脊椎樣本,一隻是臺灣漁船在2005年合法捕撈到的,那隻有35圈生長紋,另一隻則是2012年在巴基斯坦擱淺的鯨鯊,那隻則有50圈生長紋。
因為那隻50歲的巴基斯坦鯨鯊只有10公尺長,而這種動物的體型可以長到那個大小的兩倍,毫無疑問的,更大隻的鯨鯊一定比檢驗過的那兩隻更老,他說。
「這項研究真的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剔除某些關於年齡與鯨鯊年輪的問題,」泰勒.查波(Taylor Chapple)說,他是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科學家,專門研究鯊魚。
他也說生態保育人士需要了解物種的生長速率,因為長得慢的物種,比能夠迅速繁衍的物種更容易受到滅絕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過去75年來,全球的鯨鯊族群已經減少了超過一半。
他說,有了「來自真實動物的真實資料,也為人類該如何從全球角度來處理鯨鯊問題,提供了真正的關鍵資訊,」像是要把撈捕其他動物時意外撈到鯨鯊、也就是所謂混獲的狀況降到最低。
除了是海洋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以外,鯨鯊也支持著生態旅遊產業,許多地方都提供了在安全距離外觀賞鯨鯊、或跟鯨鯊一起浮潛的機會。然而,在某些地方,像是菲律賓的奧斯洛布(Oslob),卻因餵食或過度靠近鯨鯊而使得賞鯊活動出現爭議。
「生態旅遊讓全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得以脫離貧窮,尤其是在東南亞,」米肯說。
「我們不只是對鯊魚有責任,我們對這些社群也有責任,必須確保他們也能有未來。」
延伸閱讀:與鯨鯊共游,是愛牠還是害牠?/ 手機簡訊拯救了遭困的鯨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