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Mar. 16 2020

有些潛在疾病可能會使COVID-19患者更嚴重,而這些疾病其實相當常見

  •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醫院裡,醫生正在檢視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影像。PHOTOGRAPH BY STR/AFP/CHINA OUT VIA GETTY IMAGES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醫院裡,醫生正在檢視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影像。PHOTOGRAPH BY STR/AFP/CHINA OUT VIA GETTY IMAGES

1

非常多人身陷危機之中,包括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以下是他們可以事先做的準備。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醫院裡,醫生正在檢視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影像。PHOTOGRAPH BY STR/AFP/CHINA OUT VIA GETTY IMAGES

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的醫院裡,醫生正在檢視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影像。PHOTOGRAPH BY STR/AFP/CHINA OUT VIA GETTY IMAGES

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實在太普遍了,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可能都認識至少一位有這些毛病的人。

而根據早期臨床側寫,這些也正是跟COVID-19病例最相關的「潛在疾病」。即使80%的COVID-19病例都是輕症,但這些報告卻顯示,新型冠狀病毒不只會危害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也會危害其他人。

AD

ads-parallax

會有新冠病毒只威脅老年人的想法,是因為太注重在COVID-19的致死率。世界衛生組織(WHO)才剛在3月4日將致死率更新到3.4%。這個致死率是各年齡層的平均,而老年病患死亡的機率確實比較高。

但證據也顯示,不管是哪個年齡層,COVID-19都比季節性流感更致命,在50歲以下年齡層的致死率是流感的六到十倍。此外,死亡也不是唯一的風險,COVID-19的年輕重症病例其實比你以為的更常見。

像是2月28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就檢視了1099位COVID-19病人的年齡分析。絕大部分的非重症病例──60%──是介於15到49歲之間的青少年和成人,這可能也代表這個族群逃過了這種病毒最糟糕的影響。

事實上,在這個較年輕族群的統計數據中,重症其實還是稍微多了一點。這項研究所報導的163個重症病例中,有41%是年輕成年人,31%是介於50-64歲之間,還有27%是65歲以上。唯一沒有出現重症COVID-19病例的,似乎是14歲以下的兒童。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月21日發表、共檢視了超過7萬2000名病例的臨床報告(也是至今規模最大的COVID-19分析)顯示,千禧世代和Z世代其實就和老年族群一樣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所以,與其只靠年齡判斷誰受COVID-19的威脅最大,醫生說,你也應該注意一下常見的潛在疾病,以及這些疾病如何遙遙呼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報告。這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讓你了解該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

「這次疫情的致死率很高,我們不應該用年輕或年老來分類,」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某次星期一的簡報時說。「我們不能說我們關心幾百萬人卻不在乎某人是年長還是年輕……每條性命都很重要。」

心血管合併症

新冠病毒會損毀肺部,但跟COVID-19最糟後果最有關係的潛在疾病,是心臟相關疾病。

居住在美國的成年人中,將近一半都有高血壓。同樣的,糖尿病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毛病,每十個美國人就有一個人──各年齡層加起來共有3400萬人──在跟這種新陳代謝失調對抗。這兩種毛病也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子,而心血管疾病包括有多種失調症狀,在美國幾乎每37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雖然COVID-19對心血管系統的特定影響還不明朗,但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表示,「已經有報告指出曾在確診病例身上看到急性心臟損傷、心律不整、低血壓、心搏過速及很大比例的心血管合併症,尤其是那些需要更多密集照護的病人。」有一篇針對在中國武漢──此次疫情爆發原點──的150位病人的研究發現,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時,死亡風險也會大幅增加。

這是因為心臟和肺臟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只要迅速吸氣和呼氣,你的脈搏就會自動加速。但如果你的心臟本來就很弱、或動脈有阻塞,那你就要比正常人更用力運作,才能讓血液和氧氣在身體裡循環。

「如果這種新病毒像之前那樣進入我們的社區,我真的會擔心我的心臟病病人,」艾琳.麥珂斯(Erin Michos)說,她是位於巴爾的摩的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女性心血管健康中心主任,也是心臟科醫師。「在原本的日常生活中,他們的心臟本來就已經無法有效率地輸送血液,若是再加上嚴重的呼吸道感染,這就是引爆點。」

心臟窘迫不適(cardiac distress)又是另一個戰場,冠狀病毒在這方面和流感所造成的狀況很像。醫界早就確定流感是心臟病發和心血管疾病的促進因子,嚴重到某些醫生甚至曾經懷疑季節性流感到底算不算是直接因素。2018年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在確診流感的七天之內,病患心臟病發的可能性是平常的六倍。

「我認為社會大眾並沒有完全理解這件事,」麥珂斯說。「我們知道這種病毒會導致心臟病發或中風。」

此外,人也可能同時感染不只一種疾病,這也會使原本的心臟毛病更嚴重。在針對COVID-19病人的初步研究中,有4%的確診病例同時還感染了另外一種病毒,大部分都是流感。

「如果你的免疫系統已經因為對抗另一種重大病原體而比較虛弱,你就更容易感染第二種,」麥珂斯說。

正因如此,她、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和美國心臟協會都建議,在冠狀病毒疫情益發嚴重的此刻,心臟病患者應該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包括注射流感及細菌性肺炎的疫苗。

潛藏的壓力

說到心臟,許多人可能也會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的潛在疾病,而面臨危險。像是高血壓,這是由動脈粥狀硬化所引起,是一個人的血管壁上長出由脂肪與組織纖維形成的緻密斑塊的過程。如果其中一片斑塊破損或碎裂,就可能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病發或中風。

麥珂斯說,很多人整天走來走去、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斑塊和高血壓。據美國CDC估計,約有1億零800萬美國人有高血壓,但其中至少有1100萬人毫無所覺。

這就是流感與冠狀病毒之類呼吸道感染會造成威脅的地方。這些感染會引起發炎的「血液風暴」在病人體內流動。早期一項針對武漢病人的研究就發現,病人身上會出現「猛爆性心肌炎」症狀,這是一種罕見的症候群,會損害心臟肌肉。

「我們知道,尤其是對那些沒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來說,發炎可能會導致斑塊破裂。」麥珂斯說。糖尿病也會助長動脈粥狀硬化,並加速斑塊破裂,有這種疾病的人,免疫系統可能也相對比較差,讓他們更容易被感染。

有鑑於我們正處於流感季節和冠狀病毒危機之中,麥珂斯建議心臟病或糖尿病病人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常備藥,而且每個人都要小心維持自己的血壓。

氣喘的應變計畫

除了心臟健康以外,冠狀病毒疫情也可能嚴重影響患有囊腫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氣喘或過敏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也會影響因抽菸而有肺部損傷的人。就算是感冒或流感的輕症病患,也可能因此使得這些症狀加重,提高病患進醫院報到的機會。

COVID-19有一種很令人擔心的特徵,就是在症狀出現之前會有很長的潛伏期,從兩天到14天不等。另一個則是因美國CDC所犯的技術性錯誤而已經拖了六週、也還在繼續拖的冠狀病毒測試進展。這兩者都會助長一般大眾可能已經被感染且具有傳染力、卻又不自覺的狀況。此外,3月9日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一項新研究也發現,冠狀肺炎病患排出病毒(是否具有傳染力的指標)的時間從八天到37天不等。

↑↑↑↑↑101科學教室:肺臟

「我會建議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在旅行之前,尤其是預計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話,最好先坐下來想想該怎麼保護自己,」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胸腔科醫師艾妮.紐普頓(Enid Neptune)說。這類保護計畫可以是簡單的調高常用藥物的劑量,或是非常徹底、徹底到精確了解附近哪家醫院有呼吸專門醫師。

「這可能也表示說最好不要去那種你不知道人家到哪裡喝過啤酒、或者他們健康狀況如何的聚會或集會,」紐普頓說。最重要的是,病人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尋求專業建議。

「有時候,病人會覺得自己大驚小怪,覺得不應該打擾自己的醫生,」紐普頓說。「當公領域有一大堆錯誤訊息在流竄、我們對這株病毒又還不是很了解的時候,就是該好好運用醫療聯絡人的時候。」

癌症的防控策略

癌症病人也是需要關注呼吸道症狀的一群。在做血癌或淋巴癌密集治療的病人、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都是比較可能感染肺炎的人,這也包括病毒性肺炎在內。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通常會因為腫瘤本身、或是他們所接受的治療而遭到破壞。

「曾經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病人,就算表面上看來已經康復,免疫方面可能還是會有問題,」亞特蘭大的美國癌症協會副醫療長J. 李奧納德.立藤費爾德(J. Leonard Lichtenfeld)說。

有時候,這些癌症病人的狀況糟糕到沒辦法接受疫苗注射,而必須仰賴社區所能提供的免疫保護。目前,給脆弱癌症病患的唯一建議作法,就是採取社交疏離策略,並加強他們的家人與醫療保健工作者的衛生習慣。

「這很困難,因為癌症病人顯然可能會處於癌症的不同階段,大眾也希望能跟親人朋友在一起,」立騰費爾德說。「但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也都需要採取適當的應對來保護自己和摯愛的親人朋友。」

孩子們沒問題吧?

同時,到目前為止蒐集到的所有關於COVID-19的資料都顯示,兒童比較少感染、狀況也比較不嚴重。到2月11日為止,中國疾病防控中心共記錄了4萬4600個確診病例,但其中只有400例是九歲以下的兒童,而且沒有死亡病例。所以這是否代表小孩比較不容易被感染,或是說,他們就是不會成為重症?

「所有這個領域的人都認為後者是事實,」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說,他是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小兒傳染科主任。對近距離接觸與家庭成員的早期追蹤發現,小孩就跟大人一樣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通報兒童病例數很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都集中在大醫院做測試,威廉斯指出。「測試一旦牽涉到更多輕症病人、一般醫療院所門診病人和醫生辦公室,你可能就會發現有更多大人被感染,說不定也有更多小孩。」

COVID-19少有嚴重的兒童病例,這在其他冠狀病毒與傳染病方面已有先例。20年前SARS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雖也有小兒科的病例,但大部分都是輕症。對小孩來說,雖然水痘偶爾也會致命,但若是沒打過水痘疫苗的大人得了水痘,更可能併發嚴重肺炎,最後搞到要進醫院。

「不管是哪種傳染病,有部分的症狀與損傷是由病原體本身引起,但也有部分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所造成。」威廉斯說。「所以我們的想法是,也許兒童的免疫系統沒有那麼成熟,所以不會像大人感染時產生那麼大的反應。」

即使有這種年齡上的好處,但全球各地停課的決定還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兒童是現存幾乎所有已知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傳播者。在美國,每年約有20%的兒童會感染流感,而大人只有5%。

「美國也有許多罹患慢性病的體弱兒童,」威廉斯說,像是接受器官移植的、在做化療的,或是有慢性心臟與肺臟疾病的小孩。「我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否會成為COVID-19重症的高危險群,但根據對其他病毒的認識,我的猜測會是,沒錯,他們會。」

 

延伸閱讀:對抗COVID-19疫情,美國醫療必需品究竟多不足? / 我們該如何面對新型冠狀病毒?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