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l. 28 2023

國際小米年 臺北植物園將五種小米帶進城市裡

  • 臺北植物園開設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攝影:廖禹婷

    臺北植物園開設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攝影:廖禹婷

  • 部落族人採收植物園內的小米。攝影:廖禹婷

    部落族人採收植物園內的小米。攝影:廖禹婷

  • 小米被原住民視為和人一樣具有「靈」的神聖作物。攝影:廖禹婷

    小米被原住民視為和人一樣具有「靈」的神聖作物。攝影:廖禹婷

  • 米收成後要綁成一撮來曬。攝影:廖禹婷

    米收成後要綁成一撮來曬。攝影:廖禹婷

  • 吳寶春團隊將麵包食譜開放給部落族人,增加部落利用小米的機會。攝影:廖禹婷

    吳寶春團隊將麵包食譜開放給部落族人,增加部落利用小米的機會。攝影:廖禹婷

1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小米是原住民視為有「靈」的傳統主食,各族都有小米相關的神話。氣候變遷下,小米也被視為耐旱的關鍵作物。今年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小米年」,為推廣小米知識與文化的復興,臺北植物園與南投卡里布安部落合作,在園區內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也在民族植物區栽種五種來自部落的小米。

臺北植物園開設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攝影:廖禹婷

臺北植物園開設為期兩個月的「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攝影:廖禹婷

國際小米年 植物園栽種卡里布安村五種小米 

小米在乾旱的環境下也能生長,進而成為重建糧食供應系統的關鍵作物,聯合國因此將2023年定為「國際傳統穀物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2023)」。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指出,「Millets」指的是在地傳統種植的小型禾本科作物,如小米、高粱、薏仁等。在臺灣,因小米較為人熟知,故直接將國際傳統穀物年稱為國際小米年。

AD

ads-parallax

因應國際小米年,臺北植物園與南投卡里布安部落合作,從7月7日起至9月10日在園區內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並在民族植物區栽種來自南投信義鄉「卡里布安村」五種顏色、外型與用途各異的小米,讓都會區民眾也能一睹部落傳統作物。21日,植物園也邀請卡里布安村族人來「南門町三二三」展區,分享小米文化與知識。

臺灣過去記錄的傳統小米品系高達200多種,植物園所栽植的品系包含紅小米、分岔小米、彩虹小米、沙風岸小米、伊法兒小米等五種。可惜的是,植物園內日照不足且潮濕,小米容易發霉且生長情況不佳。部落族人在展場看到植物園採收的小米,還笑稱「我記得我給的小米是很大的,可能是水土不服。」

部落族人採收植物園內的小米。攝影:廖禹婷

部落族人採收植物園內的小米。攝影:廖禹婷

小米被原住民視為和人一樣具有「靈」的神聖作物。攝影:廖禹婷

小米被原住民視為和人一樣具有「靈」的神聖作物。攝影:廖禹婷

重新咀嚼小米文化 找回傳統祭典記憶 

布農族有七大祭儀都與小米有關,隨著傳統祭儀的式微,加上小米被水稻等作物取代,小米文化也逐漸消失。卡里布安村部落會議主席Nieqo Soqluman(全慈豪)回憶,部落內種小米的家戶所剩無幾,至今還堅持種小米的族人多是小規模種植,為保留味道或祖先記憶而「留種」。

為重建遺失的小米文化,目前擔任南投縣信義鄉久美國小教師的Nieqo Soqluman,也親自帶領學童種植小米。他說,希望大家能「重新咀嚼它(小米)」,不僅是品嚐小米烹煮的味道,也希望喚起布農族對於傳統祭典的記憶。

米收成後要綁成一撮來曬。攝影:廖禹婷

米收成後要綁成一撮來曬。攝影:廖禹婷

與吳寶春合作推小米麵包 開拓新世代利用機會

董景生也說,目前部落裡50歲以下的族人幾乎已喪失傳統農糧經驗,復育小米除了重拾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一代能夠利用它。

至於如何讓小米再次走入日常?董景生介紹到展覽會場內數種小米麵包,全都來自麵包名師吳寶春團隊之手,以臺灣小米、高粱、刺蔥、臺灣香檬等原生種植物與穀物製作。

董景生說,團隊研發成功後也將食譜開放給部落族人,增加小米利用機會。不過臺灣小米成本高出進口六倍之多,加上產量不足,「如果要推廣去做麵包的話,大概一個月就賣光了」,這樣的商業模式要規模化仍有不小挑戰。

吳寶春團隊將麵包食譜開放給部落族人,增加部落利用小米的機會。攝影:廖禹婷

吳寶春團隊將麵包食譜開放給部落族人,增加部落利用小米的機會。攝影:廖禹婷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