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04 2019

人類生活困頓的地方,大象也備受折磨

  • 因為象牙的關係,非洲的大象一直遭到盜獵。新資料顯示,光是提升執法強度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想保護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也必須設法解決貧窮問題。PHOTOGRAPH BY BEVERLY JOUBERT,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因為象牙的關係,非洲的大象一直遭到盜獵。新資料顯示,光是提升執法強度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想保護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也必須設法解決貧窮問題。PHOTOGRAPH BY BEVERLY JOUBERT,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

大象盜獵是整個非洲都有的問題,但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卻需要從在地著手。

塞佛林.霍恩斯坦(Severin Hauenstein)有個直覺。這位來自德國夫來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生物學家懷疑,坦尚尼亞國內大象被盜獵的地點,應該和執法狀況大有關係。

他認為遭盜獵的大象屍體應該會成批出現在遠離反盜獵巡警站的地方。他和同事在為原本大象很多的魯亞哈—倫瓜生態系(Ruaha-Rungwa ecosystem)消化資料時,很驚訝地發現這兩者竟然沒根本沒有關聯。

他們接下來更仔細地深入檢視,結果發現,就大部分巡警站而言,這個模式符合他們的預期。但他們也發現某些巡警站的狀況剛好相反:大象屍體是在距巡警站很近的地方發現的。這讓他們有了第二個直覺──駐守在那些巡警站的巡警是盜獵共犯。

坦尚尼亞中南部魯亞哈—倫瓜地區的大象損失狀況一直非常嚴重。當局估計,大象數量從2009年的3萬4000頭減少到2014年的8000頭。

↑↑↑↑↑ 如何宅配520頭大象?

這個發現讓霍恩斯坦和同事了解到,不能夠一直從整片大陸的角度來理解盜獵模式,甚至連用區域角度都不行。相反的,他們認為上述地區會發生大象盜獵,可能跟當地狀況有關,至少有部分是相關的。

正因如此,霍恩斯坦和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以及聯合國環境計畫(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合作者,才會決定就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53個地點的年盜獵率與當地環境、經濟、社會與政治因素的相關資訊做比較。他們的分析刊登在5月2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這些學者辨識出影響當地盜獵率的兩個變因,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其中之一是貧窮,以嬰兒死亡率為評估標準,資料來源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國際地球科學資訊網絡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twork)與聯合國。另一項變因則是貪腐,根據的是非政府組織「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資料。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貧窮和貪腐兩者跟當地盜獵狀況的相關程度,甚至大於執法狀況。」霍恩斯坦說。盜獵程度是由一項名為「非法獵殺大象監測」(Monitoring the Illegal Killing of Elephants, 簡稱MIKE)計畫中的專家負責,這項計畫負責提供數據給規範野生動物跨國交易的組織《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即CITES)。

「就我們來看,光是努力提高執法力道似乎不可能直接解決問題,」霍恩斯坦說,不過他很快又強調說,這並不代表不應該把執法力量視為第一要務──「只是說那裡還有其他需要處理的問題。」換句話說,有些地方更需要謹慎面對的是減輕貧困程度或解決貪腐問題。

這些發現看起來雖然似乎清楚明確,但霍恩斯坦也指出,目前降低盜獵的努力大半還是著重在執法層面。

非洲鄉村地區有許多努力想降低貧困的政策和計畫,但社區發展計畫有時候可能也會破壞保育的目標,喬治.惠特米爾(George Wittemyer)說。他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生物學家,也是負責明訂物種保護層級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的非洲象專家群成員、同時還是非政府組織「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的科學主席。

「如果你把水資源、教育或衛生服務機構設在荒野地區旁邊,那無可避免地就會立刻對荒野地區造成壓力。」他解釋說。而如果你要加強農業或畜牧業的生產力,那麼原本是野生動物棲地的地方,就可能被改作其他用途,這同時也增加了破壞的風險、還有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可能發生的致命相遇。

建立與觀光旅遊業相關的基礎建設,常被認為是一種經濟推動力,無論是透過攝影獵遊、或是透過嚴格控管的大型獵物狩獵活動,都能讓野生動物和人類從中獲益。但霍恩斯坦說,從這類冒險活動賺來的錢,是否真的能幫助原本最可能受到誘惑去盜獵的當地人,目前還不明朗。

但在某些地方,這種模式似乎已經有了成效。在納米比亞,有23年歷史的社區自然資源管理(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簡稱CBNRM)計畫,常被描述為對野生動物和人類都有好處。這項計畫的作法是將對自然資源(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權利,轉移給當地社區,並確立社區在發展觀光和狩獵作業方面的合法權利。

研究大象的學者給CITES的報告中說,他們發現所有53個地點因盜獵所造成的平均死亡率從2011年巔峰時期的10%,降到了2017年的4%。同時IUCN的報告說,非洲象的數量也在增加。

霍恩斯坦說,兩種趨勢似乎都反映出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非洲草原象(savanna elephants)狀況比較好,但盜獵風險對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中部的非洲森林象(forest elephants)來說還是很高。而盜獵減少在某種程度上跟中國最近的經濟發展減緩有關,這個模式也可能自己就會輕易反轉。他說。「這項危機尚未結束。」

非洲象的未來與非洲大陸鄉村地區居民的福祉緊密交織。他們通常必須付出跟危險大型動物生活在一起的代價,但從這樣脣齒相依的生活中又得不到多少好處。納米比亞CBNRM 支持組織協會的主席瑪西.路易斯(Maxi Louis)說,想要解決大象危機,或許就意味著必須把這件事當作人權與社會正義議題來處理,而不是只處理野生動物保育的問題。

Jason G. Goldman住在洛杉磯,是得獎的科學記者。他為《國家地理》、《科學美國人》、BioGraphicThe Journal of Alta California和其他報章雜誌報導的主題包括野生動物、生態和保育。他最新的作品是《野性洛杉磯:探索洛杉磯市內與周邊地區的驚人自然世界》(Wild L.A.: Explore the Amazing Nature In and Around Los Angeles)。在推特和Instagram 上追蹤他。

延伸閱讀:大象身上的「殭屍」基因,將是打倒癌症的關鍵? / 罕見畫面:大象也懂得「哀悼」?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