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的科學團隊,結合了新視野號上的LORRI望遠鏡在飛越前所拍攝的兩張照片,製作出這張目前最清楚的2014 MU69影像(左圖)。測量結果顯示這顆小行星長約32公里,寬16公里。右圖為藝術家所繪製的MU69想像圖,箭頭表示自轉軸的方向。IMAGES BY NASA/JHUAPL/SWRI; SKETCH COURTESY OF JAMES TUTTLE KEANE
新視野號任務的科學家希望能夠釐清的謎團之一,就是MU69究竟是單一天體(如前幅藝術家的想像),或是兩個靠得很近甚至互相接觸的天體?ILLUSTRATION BY NAS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ALEX PARKER
新視野號太空船所拍攝的冥王星最大衛星--冥衛一夏戎(Charon)影像。從這幅經過色彩強化處理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北極有個神祕的紅色區域,任務科學家依據托爾金(J.R.R. Tolkien)的小說《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而給了它「魔多」(Mordor Macula)的暱稱。PHOTOGRAPH BY NASA/JHUAPL/SWRI
新視野所拍攝的冥王星影像,此時太陽正好位在矮行星的後方,因此能夠看到冥王星藍色的霧霾層。高海拔的霾可能是由陽光照射氮和甲烷,形成一種類似煤灰的顆粒--托林( tholins)。PHOTOGRAPH BY NASA/JHUAPL/SWRI
新視野拍攝了冥王星珍玉般表面的第一批影像,這個區域稱為史波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盆地上覆蓋著由氮、一氧化碳和甲烷形成的流冰,科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在太陽系早期、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形成之後不久就存在了。PHOTOGRAPH BY NASA/JHUAPL/SWRI
這幅影像是由新視野號太空船在2015年7月14日飛掠冥王星系統時,所拍攝的冥王星(右下)和冥衛一的色彩強化影像所合成。PHOTOGRAPH BY NASA/JHUAPL/SWRI
新視野號在2007年2月時,經過了木星和火山活動活躍的木衛一埃歐。在這幅拼接影像中,木星的影像來自三種不同波長的紅外光,因此大紅斑看起來呈現白色。PHOTOGRAPH BY NASA, JHU-APL,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新視野號在2007年2月28日所拍攝的影像。冰冷的木衛二歐羅巴正從這顆巨大行星的雲頂升起。PHOTOGRAPH BY NASA/JHUAPL/SWRI
新視野號在冥王星系統寫下歷史新頁之後,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艘所飛掠的天體是在發射後才發現的太空船。當2014年新視野號航向主要目標冥王星時,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找到了2014 MU69,這個天體非常昏暗,軌道接近圓形,每297個地球年才會繞行太陽一圈。
更新:在飛越前半小時,新視野號在距離MU69約2萬9000萬公里處用LORRI望遠鏡拍下了的它的實體影像。這顆冰凍世界是目前太空船所造訪過最遙遠的物體。 照片的原始比例約每像素224公尺。PHOTOGRAPH BY NAS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這個天體令人傷透腦筋,既興奮又緊張不已──一切發生的速度太快了,」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學家約翰.斯賓塞( John Spencer)是新視野延伸任務的計畫科學家,他在飛越前的幾個小時如此表示,「不過才幾天的時間,我們對這個天體的認識,就從一無所知變成什麼都知道了……,哇!我們已經在這裡了嗎?」
幸運的是,新視野號只是全球航太機構往太陽系小天體發射的眾多探測器之一。從2014年到2016年,歐洲太空總署( European Space Agency)的羅塞塔號(Rosetta)探測器讓我們得以一窺67P彗星的驚人影像;日本的隼鳥2號(Hayabusa2)探測器最近才抵達龍宮(Ryugu)小行星,並向小行星表面釋放出兩個冰球大小的著陸器。
同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林迪.埃爾金斯-坦頓(Lindy Elkins-Tanton)則是領導了美國航太總署的靈神星(Psyche)任務。這項任務將造訪問與其同名的小行星--至少有95%由金屬組成的巨大天體。科學家認為這個天體可能是原行星的核心,是因早期太陽系的災難性撞擊,使原行星的外殼剝離而成為今日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