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餵飽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並削弱氣候變遷,科學家說,人類需要大幅改變我們的糧食系統。
有一整個產業以飲食為中心,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為了協助大眾減重、長肌肉、或是更長壽。
但隨著全球人口穩定攀升,科學家正急著設計出能餵飽2050年將高達100億人口的飲食計畫。
為了餵飽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並削弱氣候變遷,科學家說,人類需要大幅改變我們的糧食系統。
有一整個產業以飲食為中心,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為了協助大眾減重、長肌肉、或是更長壽。
但隨著全球人口穩定攀升,科學家正急著設計出能餵飽2050年將高達100億人口的飲食計畫。
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一篇新報告,宣稱能達成這項目標。這篇報告建議的是一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偶爾可吃少量的肉類、乳製品和糖。這份報告是由30位來自世界各地、研究營養學或糧食政策的科學家所共同完成。三年來,他們酖精竭慮,希望能找出可為各國政府採用、達成餵飽增長中全球人口挑戰的建議。
「紅肉與乳製品的消耗量就算只增加了一點點,都可能會讓這個目標難以達成、或根本無法達成,」這份報告的結論如此陳述。
這份報告的作者群藉由衡量糧食生產的各種副作用得出這項結論。他們考慮了溫室氣體、水和作物的利用、來自肥料的氮和磷,以及當一個地區變成農地後,生物多樣性所能接受衝擊的潛力。這篇報導的作者群說,若是能處理好以上所有因素,可以減少造成氣候變遷的氣體、也能保留足夠的土地,作為餵飽不斷成長的世界人口之用。
在這篇報導的結論中,全球對肉和糖的消耗應該要大減50%。至於哪些人和哪些地區應該少吃點肉則有些差異,潔西卡.芬佐(Jessica Fanzo)說。她是這篇報告的作者之一,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糧食政策與倫理學教授。舉例來說,在美國的肉類消耗量必須降低,並由水果和蔬菜取代。但其他已經面對營養不良狀態的國家,則可以將肉類結合在原本的飲食中,占比大約是3%左右。
若是不採取行動,「我們將陷於悲慘困境中。」芬佐說。
減少肉類消耗的建議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去年10月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也列出了類似的方針,要減少肉類與糖的消耗。
至於這篇新報告的不同之處,芬佐說,就在於清楚說明了執行這項改變的步驟大綱。
這篇文章以作者群所謂的「好食轉變」(Great Food Transformation)為名,列出了各種策略,從最被動的單純分享訊息,到最積極的排除消費者的選項都有。
「我認為這對日常生活來說是很困難的,因為現有的動機和政治架構讓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容易達成,」芬佐說。要徹底檢討糧食體系,其中有一項策略就是改變哪一些農業方式可以獲得補助,這篇報告指出。如此一來將改變糧食的相對價格,並建立起消費者的動機。
像這樣的計畫是否能真能推行到世界各地,則又是另一件事了。芬佐說。
「以目前現有的[總統制]行政來說,我覺得是沒有什麼事情能動得了。」她指出。
葛瑞格.米勒(Greg Miller)是美國國家乳品委員會(U.S. National Dairy Council)的首席科學官,除了舉出牛奶在諸如鈣質與維他命D等方面的健康益處之外,他對大幅改變美國糧食藍圖也提出警告。
「現在約有100萬人的生活仰賴乳品業,」米勒說的是那些在農場工作、或受雇於乳製品產業的人。
「我們可以靠正確的動機和正確的政策做到這些,」米勒說的是要讓乳品業變得更永續環保。「現在需要補助的是更好的技術。[小農]並沒有額外的收入來做那些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舉例來說,更厲害的育種技術已經能培育出產乳量更高的乳牛,而比以往更強大的監控系統也能監測家畜的食物攝取與活動。
但並不是所有專家都相信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就是糧食安全的萬靈丹。法蘭克.米特洛納(Frank Mitloehner)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動物科學家,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把肉類與造成氣候變遷的氣體排放問題連結在一起,是有點言過其實了。
「我最擔心的是,家畜雖然確實會造成影響,但報告中卻把家畜形容得就像是這種影響的最大因素。到目前為止,化石燃料的使用還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米特洛納說。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的資料,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還是來自供工業、發電與交通之用所燃燒的化石燃料。農業占排放量的9%,而家畜只占其中約4%。
米特洛納也不同意委員會用來判斷家畜所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說計算時歸到甲烷的比重太重了。跟碳相比,甲烷在大氣層停留的時間相對較短。科學家還在爭論到底是多久,但研究顯示,甲烷在海洋暖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雖說這份報告中的飲食指導方針受到批評,但其推動減少食物浪費的呼籲,大眾則比較能接受。光是在美國,所有食物中就有將近30%是被丟掉的。
報告中也同時為消費者和製造商列出減少食物浪費的策略。像是更好的儲存與污染識別技術都能協助企業減少要丟棄的食物分量,但教育消費者也會是有效的策略宣傳。
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令人卻步的未來──要改變飲食習慣、還要減少食物浪費,但《零廢棄的101種方法》(101 Ways to Go Zero Waste)一書的作者凱瑟琳.凱洛格(Kathryn Kellogg)說她只要250美元1約新臺幣7700元就能過一個月。
「有非常多有創意的方式可以運用食物、避免浪費,我覺得大部分的人只是不知道這些方法而已。」她說。她提到要了解如何運用蔬菜的各個部位入菜,並且隨時都要清楚知道冰箱裡有哪些食物,對她來說,這是幾個最有效的習慣。
然而,生活在加州的凱洛格,鄰近能到農夫市集的地區。對那些生活在所謂「食物沙漠」──雜貨店或市場都不很方便的地方──的其他社群來說,取得新鮮的蔬菜水果可能會困難得多。
「我們建議的所有行動都是現在就做得到的,」芬佐說,「並不是那種『空中樓閣』式的未來科技,而只是還沒有大規模實行而已。」
提出這份報告的委員們將在全世界超過30個國家舉行起始活動,他們計畫爭取像聯合國之類國際組織的青睞,作為他們新方針的可能執行者。
撰文:Sarah Gibbens
編譯:鍾慧元
延伸閱讀:為了發現美好新食物,這位老兄可以連命都不要 / 食物是食物,藥是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