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01 2015

鯨豚演出的背後

  • 鯨豚演出的背後

    鯨豚演出的背後

1

圈養在海洋公園中的鯨豚除了死亡率高以外,壽命也比野生鯨豚短得多,而且生理與心理可能都遭受了嚴重的創傷。Photograph by Ingrid Visser

即使爭議性愈來愈高,圈養鯨豚作為表演仍然在世界許多地方的「海洋公園」十分常見。這理由顯而易見:人類對友善、聰明的海豚充滿好奇,尤其是彷彿總帶著微笑的瓶鼻海豚;牠們優雅敏捷,可以做出讓人驚嘆的動作,牠們在人類有計畫的訓練下,讓我們瞥見人與動物溝通的可能。牠們來自海洋,代表著一片仍然充滿未知的地域。也因此鯨豚表演往往為海洋公園等設施帶來大量人潮,鯨豚圈養也就在利益的驅動下,持續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發生。

 

    人類對鯨豚的科學知識的確有許多來自對圈養鯨豚的觀察,然而,被圈養的鯨豚究竟要付出什麼代價?一般大眾在欣賞圈養鯨豚的娛樂表演,究竟得到的是知識還是誤解?

AD

ads-parallax

 

    從離我們最近的一些圈養海豚的死亡狀況可見端倪。香港海洋公園是歷史悠久的鯨豚表演場所,根據保育團體「豚聚一家」的統計,1974年至2002年期間,園內共有131隻海豚死亡,平均被圈養的壽命只有兩年多(野生瓶鼻海豚的壽命據信一般可達20-50歲之久,野生虎鯨則可達30-50歲,有些甚至可活至90歲)。近年來海洋公園並未公布園內鯨豚死亡數字,但2013年一隻海豚疑似撞牆自殺的行為被拍攝下來傳到網上,引起許多討論,也讓保育人士呼籲公園方向大眾公開相關數據。

 

    在臺灣,情況也不遑多讓。根據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統計,臺灣圈養鯨豚的機構有三處,鯨豚絕大部分來自野外捕捉。其中野柳海洋世界圈養的印太瓶鼻海豚由於買入時間較早,圈養死亡紀錄不明,但該會根據媒體報導計算,30年來至少買進60隻,而如今僅存11隻。位於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引進白鯨10隻,如今只有4隻存活;花蓮遠雄海洋動物園引進日本太地捕捉的野生瓶鼻海豚15隻、瑞氏海豚2隻,如今僅存瓶鼻海豚7隻,瑞氏海豚1隻。臺灣圈養鯨豚死亡率之高,可說是駭人聽聞。

 

    而問題更多的是圈養環境。為商業演出而被圈養的鯨豚普遍生活在極度狹小的環境中,且空間單一枯燥,海豚時常出現被封閉圈養動物慣有的刻板行為,此外也容易具有攻擊性。前美國海洋世界(SeaWorld)的虎鯨訓練師哈葛洛夫(John Hargrove)今年4月出版了新書《表面之下》(Beneath the Surface),揭露了大量圈養中鯨豚的慘狀,包括過早被鼓勵繁殖、親子被迫分離等等,這些鯨豚展現出許多癥狀,顯示牠們生理與心理都遭受了嚴重創傷。從本期我們所報導的野放虎鯨過程中,讀者也可理解圈養鯨豚與野生鯨豚的行為差異。這說明那些在「海洋公園」中貌似帶著微笑的演出者,其實都可能背負著滿滿的傷痕。而牠們被訓練出來的表演,與野生動物本來的行為幾乎完全無關,觀眾們很難從中獲取知識。

 

    因此我們認同包括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鯨豚保育組織(WDC)等國內外保育與研究組織的主張:大眾應該避免前往有商業性鯨豚表演的地方消費。只有讓鯨豚圈養與商業利益脫鉤,我們才能降低與避免對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的傷害與殺戮。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