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an. 05 2018

聯合國將啟動公海保育公約談判

  • 聯合國將啟動公海保育公約談判

    聯合國將啟動公海保育公約談判

1

為遏止非法與不當捕撈,並保護海洋免受各種威脅,新國際公約談判將正式啟動,增進人類福祉。

若新國際協議如保育學家所願順利擬定,海洋生態便能暫時逃離人類的魔掌。
PHOTOGRAPH BY BRIAN J.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世界各國已達成決議,啟動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兩年期議程,以擬定保護公海生態的國際公約。

公海指的是覆蓋地球近一半面積、但不屬於任何一國管轄的海域。這些海域深達11公里,生態資源極其豐富,從浮游生物到珍貴魚類無所不包,而且製造了人類賴以維生的氧氣,並調節全球氣候。

AD

ads-parallax

正如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負責公海計畫的資深經理麗茲.凱倫(Liz Karan)所說:「這次是我們這個世代難能可貴的機會,能訂定以保育與永續優先的海洋管理機制。我們每吸進一口氧氣,都要感謝海洋。」

此項決議案由墨西哥與紐西蘭政府,以及逾140個共同贊助的政府單位統籌。公海聯盟聲明內容指出,此公約反映了「保護公海的強烈決心」。

歷經超過十年的辯論與磋商,各國於2017年12月24日星期日在聯合國投票,決議未來兩年將召開跨政府會議,在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前提下,針對公海保育公約完整細節進行談判。此公約又被稱為「海洋版巴黎協議」,生效後將具有在公海劃設廣大海洋生態保護區的管轄權,這也正是海洋科學家長久以來所盼望的。但仍有許多挑戰,其中之一便是在保護公海的同時,不對國際捕鯨委員會或國際海底管理局等既有組織造成危害。

完整的公約內容預計將於2020年中公布並讓各國簽署。Karan說,全世界都同心協力希望能達成這個目標。

保育學家指出,粗唇海緋鯉等魚類需在受保護的區域內生長與養育後代。
PHOTOGRAPH BY BRIAN J.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漁業對海洋的衝擊

公海距海岸線200海里以外,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專屬經濟海域,通常只有底部裝設有巨大拖網的大型漁船才會在公海捕魚,然而底拖網卻會破壞海床。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經濟研究部門的主任拉席德.蘇麥拉(Rashid Sumaila)表示,日本、南韓、西班牙等前十大富裕國家的漁船,就捕撈了公海總漁獲中的71%。而他們之所以會在公海捕魚,僅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提供了約1.5億美元的公家補貼,彌補了他們從自家港口長途航行的成本。


↑↑↑↑↑設立海洋保護區有哪些好處?

若將非法捕撈算在內,2010年(有數據的最近一年)全球漁獲量約為1.09億公噸,相當於一年屠宰2.2億隻肉牛,不過美國牛肉業一年宰殺的牛隻在3000萬頭左右,可見漁獲量之大。

全球漁獲量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減少,據信是因為過度捕撈的情況嚴重。在1970年代,過度捕撈的魚場約占全球魚場的十分之一,到了1990年代已攀升至三分之一,大型漁獲甚至減少高達九成。但蘇麥拉認為,只要更積極保護公海,就能扭轉這樣的趨勢。

目前來自公海的漁獲占全球捕獲量不到10%,如果把政府補貼給取消,數字還會更低,造成大量汙染的船用重油也會大幅減少。一項由蘇麥拉率領的研究顯示,完全禁止公海內的商業捕撈行為,能讓公海成為「魚庫」,而公海生產更多的魚能使濱海漁業的捕獲量增加18%,畢竟專屬經濟海域捕到的魚有大約七成都曾經在公海生活過。

他說:「把漁業活動限制在濱海水域,對經濟、環境都有好處。」

棲息於地中海淺水洞穴裡的管海葵。由於遭受工業化的蹂躪,洞穴成為地中海紅珊瑚賴以生存的最後一片淨土,然而隨著潛水日漸盛行,就連洞穴都面臨浩劫。
PHOTOGRAPH BY ENRIC SALA, NATIONAL GEOGRAHIC CREATIVE

海洋的吸碳作用

除此之外,保護公海不僅攸關魚類,那裡還有數不盡的浮游生物。牠們不僅是魚類和其他物種的食物,還具備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地球上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為海洋所吸收,剩餘的才留在大氣中,造成氣候暖化。

另一項由蘇麥拉與牛津大學的艾力克斯.羅傑斯(Alex Rogers)共同進行的研究預估,公海的海洋生物每年從大氣吸收並沉降到海床的二氧化碳高達15億公噸。若以美國聯邦政府跨機構工作小組的碳成本中位數來計算,此吸碳作用一年產值高達1,480億美元,全年漁獲量則價值1,000億美元。

Ocean Unite的凱倫.薩克(Karen Sack)表示,在公海設立大型海洋生態保護區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Ocean Unite這個組織連結了世界各地的海洋保育頂尖人士。在公海設立保護區表示富裕國家從公海捕獲的魚量將會減少,但全球濱海地區的漁獲量都將增加;保護公海亦能提升海洋從氣候變遷衝擊(像是海水酸化及暖化)中復原的能力,進而維持公海封存二氧化碳的作用。

鯊魚繁殖速度緩慢,格外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
PHOTOGRAPH BY BRIAN J.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薩克說:「我們需要一個具法律約束力的實體來劃設這些保護區,這個實體就是這條新的海洋公約。」

她又說,公海還需要適當監管才能因應未來的挑戰,例如如何規範海床採礦,或是具有潛在醫療或商業用途、但尚未被發現的新物種該如何取得與使用,以及地球工程等等。「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談判。」她說。

可想而知,此番談判絕非易事。然而海洋已遭破壞,而且從非法捕撈到人口販賣,公海區域已有太多不法行為,這些均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禁止在公海捕魚或其他改變生效後,到等待魚群重建這段時間內,受影響的產業該怎麼辦?這是短期內各國須共同解決的最大問題。

儘管困難重重,但蘇麥拉說:「無論如何,投資在魚種和漁業身上是一定要的,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太可觀了。」

撰文:Stephen Leahy

編譯:胡家璇

延伸閱讀>>台灣的海洋文化與教育 / 2017國家地理世界海洋日-淨灘行動成果報告書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