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8 筆相關資料
綠色和平籲盡速通過海保法 守護臺灣海洋觀光資源 臺灣四面環海,獨具特色的海岸景觀與海洋生態備受全球旅客青睞,澎湖、綠島更曾獲選為世界級海洋觀光景點,但臺灣對這些指標景點的海洋生態卻缺乏全觀監測與掌握。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註1】,盤點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包括:澎湖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小琉球)、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含龜山島)、北海岸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與墾丁國家公園沿岸。結果發現,上述指標觀光海域的人為活動相對頻繁,海洋生態壓力相對較高的區域為: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且多數指標觀光區水下皆出現棲地遭破壞情況,急需《海保法》建立監測和管理...
2023 年 3 月迎來歷史性的一刻!經過 2 週的協商與多年推動,終於促成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為 2030 年保護至少 30% 海洋奠定關鍵基礎!這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將能規範全球設立海洋保護區。以下為您整理會議亮點、回顧推動歷程,以及下一步您我應關注的海洋保育行動。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近期研究顯示,在2016年夏威夷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 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擴大範圍後,外圍二種洄游性鮪魚的數量也跟著增加。這兩種鮪魚常用在壽司跟生魚片上,顯示保護區對環境、對鮪魚產業都有好處。 全世界海洋保護區超過1萬個,大多未限制商業捕撈、也缺乏有效執法,常被譏為「紙上公園」。這次的研究顯示,「大規模且有捕撈限制」的海洋保護區不僅有效,還可擴及保護區外。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農曆春節期間,才發生非法獵捕海洋保育類龍王鯛事件,反映臺灣沿近海漁業管理的問題。綠色和平在2月25日舉行記者會指出,臺灣沿近海漁業面臨漁獲量崩跌、魚種銳減與經濟產值下降三大危機。面對逐漸枯竭的海洋資源,綠色和平呼籲政府須儘速通過《海洋保育法》草案,並承諾2030年前成立30%海洋保護區。
阿根廷政府表決通過設立了兩座新的海洋公園,所占面積大小相當於匈牙利國土面積。 阿根廷南部海岸外雅加內斯海洋公園的水裡,南美洲海狗從國家地理原始海洋計畫的潛水人員身邊滑過。PHOTOGRAPHY BY ENRIC SALA, NATIONAL GEOGRAPHIC 南大西洋新設立了二個海洋公園,面積合起來就跟匈牙利一樣大。 其中一個叫做雅加內斯(Yaganes),就位在阿根廷南端外海,被戲稱為「世界終點」之處。另一個位在南大西洋,叫做納姆庫拉-博爾伍德灘二號(Namuncurá-Burdwood Bank II)。這二個海洋保護區面積總和高達約9萬6000平方公里,裡面有豐富...
為遏止非法與不當捕撈,並保護海洋免受各種威脅,新國際公約談判將正式啟動,增進人類福祉。 若新國際協議如保育學家所願順利擬定,海洋生態便能暫時逃離人類的魔掌。PHOTOGRAPH BY BRIAN J.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世界各國已達成決議,啟動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兩年期議程,以擬定保護公海生態的國際公約。 公海指的是覆蓋地球近一半面積、但不屬於任何一國管轄的海域。這些海域深達11公里,生態資源極其豐富,從浮游生物到珍貴魚類無所不包,而且製造了人類賴以維生的氧氣,並調節全球氣候。 正如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The Pew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