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Dec. 02 2024

《科學》最新研究:限制塑膠生產與包裝稅等措施 有機會終結塑膠汙染

  • 如果不加以限制塑膠生產,到了2050年,所有侵入環境且有害健康的塑膠垃圾將多達1.21億噸。圖片來源:Unsplash

    如果不加以限制塑膠生產,到了2050年,所有侵入環境且有害健康的塑膠垃圾將多達1.21億噸。圖片來源:Unsplash

  •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圖為釜山市景。圖片來源:Unsplash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圖為釜山市景。圖片來源:Unsplash

1

塑膠汙染無處不在,影響生態與人類健康,是全球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各國目標是討論出對抗塑膠汙染的新公約。一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認為,「全球塑膠公約」討論中的四項措施,有機會讓塑膠垃圾減少91%,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3。研究作者表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確實有可能透過該條約終結塑膠汙染」。

此四項措施為:全球塑膠生產總量上限、徵收塑膠包裝稅、投資廢棄物處理設施、規範再生塑膠使用比例。

如果不加以限制塑膠生產,到了2050年,所有侵入環境且有害健康的塑膠垃圾將多達1.21億噸。圖片來源:Unsplash

如果不加以限制塑膠生產,到了2050年,所有侵入環境且有害健康的塑膠垃圾將多達1.21億噸。圖片來源:Unsplash

研究:如一切照舊 塑膠垃圾將翻倍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也是最後一輪談判,11月25日在南韓釜山舉行。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11月14日刊登一篇由美國、中國團隊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做出的研究,以預測全球塑膠汙染情況。

該研究將全球塑膠生產和消費分為四個地區,北美、中國、歐盟和其他地區,並針對塑膠消費量、廢棄產生量和管理不善(mismanaged)的塑膠廢棄量統計出,2020年全球塑膠年消費量5.47億噸,其中86%是原生塑膠,14%是再生塑膠;中國是最大的塑膠消費國,占全球塑膠消費量的36%,歐盟與北美各佔18%。

《衛報》報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深研究資料科學家、研究作者之一的波廷格(Samuel Pottinger)指出,如果不加以限制塑膠生產,到了2050年,所有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將達1.21億噸,塑膠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年增37%。《國會山莊報》(Thi Hill)指出,這相當於為4.36億家庭供電一年產生的排放量。

設定塑膠產量上限等四措施 可減少九成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

塑膠問題並非無解,研究團隊在「全球塑膠公約」草案考慮採納的八項措施中找到希望。

研究發現,如果落實以下四項措施:一、要求新產品有40%比例使用再生塑膠;二、以2020年為基準的全球塑膠生產管制;三、徵收塑膠包裝稅;四、投資廢棄物處理設施,到2050年,最高可減少91%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並減少1/3塑膠相關的排放量,大約等於一年內減少3億輛傳統油車的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衛報》,研究分析2020年生產的5.47億噸塑膠,有32%用於包裝。研究認為,限制塑膠生產,如將全球塑膠產量限制在2020年水準,將有望在2050年以前大幅降低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徵收包裝稅也能減少1.45億噸的塑膠垃圾。

「這項研究中令人興奮的發現是,我們確實有可能透過釜山談判終結塑膠汙染。」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兼任教授,也是研究作者之一的麥考利(Douglas McCauley)說,「我們不能浪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圖為釜山市景。圖片來源:Unsplash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11月25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圖為釜山市景。圖片來源:Unsplash

專家:研究尺度較宏觀 仍需細看各國實際狀況

針對研究結果,臺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國內專家提供觀點。社團法人臺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循環經濟策略顧問廖孟儀指出,研究分析的管制措施中,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可挹注廢棄物管理設施所需的經費,是各國重視的策略,臺灣目前也在推動。而塑膠包裝稅幫助減少原生塑膠生產的力度更大,但不會減少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

廖孟儀提醒,此篇研究探討的尺度宏觀,至於我國推動塑膠相關策略的具體影響,仍須依據國內的資料庫與產業關聯表。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許祥瑞也認為,此研究透過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簡化了各國不同的塑膠回收過程,預測結果簡潔明確,但難以精準反應實務狀況。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JAN. 2025

尋獲堅忍號

探險史上最著名沉船重見天日

尋獲堅忍號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