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許祖菱 編譯;陳文姿 審校
從小玩具、家電到3C,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子產品。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2022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總量創新高,多達6200萬公噸,其中僅22%有妥善回收,剩餘的可能因不當處置而污染環境。全球回收量雖然緩步上升,卻遠遠比不上電子廢棄物增長的速度,差了四倍之多。再不採取行動,未來可能會更糟。
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這裡聚集數百家電子產品小商店,店家會拆解損壞的電子設備並重新利用。圖片來源:Bénédicte Kurzen for Fondation Carmignac/NOOR
回收不足 620億美元變成垃圾
根據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國際電信聯盟(ITU)20日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The Global E-waste Monitor 2024),2022年電子廢棄物達6200萬公噸,但全球回收機制與量能不足,僅22.3%被妥善回收處理。
這些電子廢棄物來自手機、玩具、微波爐、筆電、光電板等,裡面有珍貴的金屬資源,也可能含汞或鉛等有毒物質。隨意掩埋、棄置或燃燒將污染環境、危害健康。
報告預估,隨著消費持續增加、維修不易、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等因素,2030年電子廢棄物將增至8200萬公噸。回收管理與設施不足,讓廢棄量與回收量差距擴大,預期2030年回收率僅剩20%。
2022年的電子廢棄物(黑線)為6200萬公噸、回收量(綠線)僅1380萬公噸。回收量增加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廢棄量增加的速度。圖片來源: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
回收電子廢棄物可說是「城市採礦」。根據報告,2022年電子廢棄物蘊含的金屬總價值高達910億美元,包括190億美元的銅、150億美元的金和160億美元的鐵。回收成效不彰等於讓620億美元的自然資源變成垃圾。
電子廢棄物與它們的產地
各洲來相比,平均每位歐洲人產出17.6公斤的電子垃圾,是亞洲人的2.8倍;但從總量來看,則是亞洲最多,約占全球的一半。回收成效以歐洲最佳,回收率超過四成。
根據報告分析,1/3的電子廢棄物來自玩具、吸塵器和電子煙這類小電器,它們的回收率比大型電器更差,僅有12%。
報告寫道,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僅81國有電子廢棄物法規,不到一半。國際電信聯盟主任科斯馬斯.扎瓦扎瓦(Cosmas Zavazava)表示,全球須健全法規,來提高廢棄回收與處理量能。
報告主要作者、訓練研究所的基斯.巴德(Kees Baldé)呼籲,不能再這樣下去,各國應投注更多資金在電子廢棄物處理、提高電器的維修與再利用,減少非法廢棄物運輸。他相信,這些投資可帶來更大的回報。
全球各洲電子廢棄物數據,黑色長條為人均產出重量,綠色長為人均回收量,粉紅色數據為回收率。圖片來源: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