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3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全球近2/3的海洋是公海,因不隸屬任何國家,常受到不當開發與利用。歷經近20年的談判,聯合國(UN)6月19日終於通過全球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協定。 目前僅1%的公海受到保護。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生效後,聯合國將成立新的海洋監管機構,並且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的法律框架,讓更多公海納入保護範圍,為2030年以前保護30%海洋的目標跨出一大步。 公海條約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就「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洋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 BBNJ)的保...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解決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劣化危機,全世界對自然的年度投資金額必須要乘以四倍。 乘以四倍也不過是全球GDP的0.1%。將這0.1%投資於復育的農業、森林、汙染管理和保護區,可在2050年前填補4.1兆美元的資金缺口,避免乾淨水源、糧食、防洪等自然生態系統服務的失靈。 報告:需8.1兆美元總投資 以解決生物多樣性、棲地流失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表示,乾旱是隱性的全球危機,如果各國不盡快採取行動來管理水和土地及因應氣候緊急情況,它就有可能成為下一次的全球性公衛危機。 乾旱無國界 本世紀至少15億人受到影響 根據聯合國減災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17日發表的報告,本世紀至少有15億人直接受到乾旱的影響,經濟成本估計為1240億美元,但真實的成本可能要高出數倍,因為此估計並未包括對發展中國家的諸多影響。 聯合國祕書長的減災特別代表水鳥真美(Mami Mizutori)說...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和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0日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在全球議程上的重要性遠超過生物多樣性流失,但這兩個問題其實密切相關,帶來的衝擊也很類似,必須立即一起解決。 科學家呼籲 各國應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視為一體 這份報告是IPBES和IPCC科學家首次合作的成果。根據這份報告,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影響大自然調節大氣中溫室氣體和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一方面加速氣候變遷,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受氣候變遷的後果影響。例如,能夠捕捉碳的紅樹林和海草迅速消失...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