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發現的行為可能提供線索,幫助我們了解這些爬行動物將如何應對持續暖化的地球。
在麻薩諸塞州布里奇沃特的懷曼草原保護區,一棵倒下的樹上有一隻東部錦龜(eastern painted turtle)在夜間曬背。PHOTOGRAPH BY TIM LAMA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在澳洲濱海城市湯斯維爾(Townsville)的一個溫暖春夜,兩名科學家在羅斯河上的一艘獨木舟裡安頓下來。他們的膝蓋上放著相機,手中拿著雙筒望遠鏡,在水上行進。
不久之後,他們注意到一件怪事:柯氏側頸龜(Krefft’s river turtle)正在月光下曬背,就跟牠們白天時的行為一樣。
「我當時其實沒想那麼多。」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的生態學家艾利克.諾德柏格(Eric Nordberg)說:「現在已經很難發現別人都沒見過的事了。」
然而,當他們在2017年的那個夜晚之後四處詢問時,才發現其他科學家都沒聽說過淡水龜會在夜間曬背,也沒有任何關於這種行為的研究。
諾德柏格和拉籌伯大學的生物學家唐.麥克奈特(Don McKnight)主動開始研究,以填補這方面的知識缺口。
過了六年,那時的偶然發現使他們如今在《全球生態與保育》(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說明這種行為不僅是全球淡水龜類都有的表現,也能協助他們了解這些受威脅的爬行動物將如何應對持續暖化的世界。
一張野外監視器拍攝的影像顯示,澳洲湯斯維爾的幾隻柯氏側頸龜正在夜間曬背。PHOTOGRAPH BY DR. ERIC NORDBERG
全球現象
淡水龜是外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牠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所以會攀在水邊的靜止物體上,例如岩石和樹幹,以便在陽光下曬背。
為了研究在湯斯維爾地區「夜間曬背」淡水龜是否異常,諾德柏格和麥克奈特設計出一份全球問卷調查。兩人在2019年呼籲世界各地的合作者觀察夜間曬背的行為並分享資料。儘管受到COVID-19疫情的干擾,這項研究的成果依然豐碩:北美洲、加勒比海、歐洲、亞洲、非洲、塞席爾、澳洲的研究人員收集到29種淡水龜的將近90萬張照片,牠們隸屬11個淡水龜科中的七個。
其中13種曾被發現有夜間曬背的行為,牠們分別屬於6個淡水龜科。此外,這些淡水龜在夜間曬背的時間往往比白天長。
麥克奈特說:「看來這種行為其實在淡水龜相當普遍,只是以前沒人報告過,實在很酷。」
這項研究也發現物種間的差異:有些淡水龜比其他淡水龜更常在夜間曬背;當然,最常在夜間曬背的就是棲息於湯斯維爾的龜類。
為什麼要在月光下曬背?
接下來的挑戰是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諾德柏格和麥克奈特的研究排除了月相、風、水蛭等因素。兩人也看到淡水龜在鱷魚附近甚至鱷魚身上曬背,所以排除「夜間曬背行為可讓龜遠離掠食動物」的假設。
在這項全球研究中,只有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淡水龜會在夜間曬背,而且愈靠近赤道,這種現象就愈常見──這可能是體溫控制功能發揮作用的線索之一。
詹姆斯庫克大學的優等生蘿西.基曼(Rosie Kidman)決定研究這項體溫調節理論。她說:「我那時只是很好奇,這件事非常吸引我。」
基曼從羅斯河捕捉25隻柯氏側頸龜,然後放進實驗室環境,由她控制水溫、氣溫和日光。她觀察這些柯氏側頸龜在水溫高於或低於牠們的偏好範圍時,會出現什麼行為。
基曼原本以為這些柯氏側頸龜會避免較高和較低的水溫,但她發現,水溫比平常高時,牠們更常在白天和夜晚曬背。這表示至少對柯氏側頸龜而言,水溫較高時,夜間曬背會讓牠們的體溫下降。
麥克奈特說:「真的很酷,因為這與牠們白天的行為相反。」
岌岌可危的龜
研究夜間曬背可能幫助我們了解,淡水龜在地球因氣候變遷暖化時會如何應對。全球氣溫預計將在2030年前升高攝氏1.5度左右。
這件事也很重要,因為基曼的研究顯示,淡水龜比先前以為的更常避開高溫,原因可能是體溫過高會付出高昂的代價。近期一項試驗預測,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氣溫升高(尤其是熱浪)將會立即殺死許多對熱敏感的外溫動物,例如淡水龜類。
「現在我們有了基準點。」基曼說:「未來我們想要研究這些動物時,就能監測牠們如何改變行為。」
這對於淡水龜特別重要,因為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大約有60%的淡水龜或陸龜物種受威脅或滅絕,原因包括盜獵、疾病、棲地流失等。
麥克奈特補充說,這項發現也提醒我們必須心懷謙卑。
「這顯示我們必須持續進行研究,即使是我們已經相當了解的物種也不例外。」
延伸閱讀:這是世上最稀有的爬行類之一,現在牠們的數量正在回升 / 為什麼動物愛曬太陽?(提示:絕不只是為了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