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從聖母峰到南極,塑膠汙染全面入侵地球。減塑不能等,聯合國展開首次的塑膠汙染公約談判。12月2日第一輪談判落幕,會中意見分歧。積極派盼達成有力的國際規範,在2040年前終結塑膠汙染;反對陣營則指稱,塑膠廢棄管理與國家政策相關,不宜用全球性規範,也不應管制塑膠生產。
聯合國預計在兩年內召開五輪談判,目標是再2024年推出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條約。首輪談判於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烏拉圭東岬(Punta del Este)登場,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地區的代表、業者、環團、科學家、拾荒者組織等與會。
研究指出人類每年約生產4.6億噸的塑膠,如果沒有緊急行動,2060年這個數量會再增加兩倍。圖片來源:Florian Fussstetter/UNEP
消極派:國家層級管理、廢棄物處理下手
會議初登場即呈現兩派意見,一派自稱為「雄心者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希望能達成一套由上到下的全球規範。另一派則被稱為「消極派」,主張由各國因應地方特性提出解決方案。
塑膠生產大國美國主張用國家計畫處理塑膠汙染,其他塑膠與化石燃料大國也有類似呼籲。中國代表指出,用全球一致性的規範很難有效控制塑膠汙染。
根據《氣候之家》,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說,解決塑膠問題沒有標準作法,每個國家都應制定自己的行動計畫。他強調,塑膠對永續發展很重要,管制的核心應放在廢棄物處理。
《美聯社》報導了業界意見。由化學產業所組成的美國化學理事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塑膠部門副主席約書亞.巴卡(Joshua Baca)表示,願與政府合作解決塑膠汙染,但不同意限制生產。他強調,問題並不複雜,只要確保用過的塑膠都能妥善回收處理就可以。
積極派:源頭減量、全球行動
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資深律師安德斯.德卡斯迪歐(Andrés Del Castillo)說,國家計畫很重要沒錯,但這件事現在就能做。現在欠缺的是一個全球性的規範,這才是我們齊聚於此的目的。
根據《美聯社》「雄心者聯盟」以挪威和盧安達為首,他們希望能達成一個積極、有效、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公約,限制塑膠生產和使用,以在2040年前終結塑膠汙染。
挪威代表說,首要任務是確定淘汰哪類原料、製程中的添加劑、塑膠製品可帶來最高效益。非洲國家、瑞士、哥斯大黎加、秘魯等國也呼籲採取全球性規範。他們認為,塑膠汙染的規模龐大,只靠分散式的國家自願措施無法解決問題。
糧食和生計與海洋緊密連結的小島國家指出,被冲上沙灘的塑膠垃圾已超出他們可處理的量;發展中國家則要求財政支持來對抗塑膠汙染。
《WIRED》雜誌作者麥特.西蒙(Matt Simon)指出,我們並不指望一個協議就能神奇地終結塑膠汙染,但它會是正確的一步。
消極方認為廢棄物管理是國家問題,而積極者聯盟認為塑膠問題已大到不能只靠國家管理。圖片來源:Tom Fisk/Pexels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