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隨著氣候變遷惡化,北極冰蓋升溫融化,雨水將取代雪成為北極最常見的降水型態。
今年8月格陵蘭冰蓋上首次降下雨水
今日北極地區降雪量仍高於降雨量。但根據最新研究,一旦地球升溫幅度達到攝氏3度,那麼在本世紀末之前,北極所有陸地和幾乎所有海洋的降雨量都會超過降雪量。世界各國在最近的COP26峰會上做出的承諾可以將氣溫上升保持在攝氏2.4度,前提是這些承諾有被兌現。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隨著氣候變遷惡化,北極冰蓋升溫融化,雨水將取代雪成為北極最常見的降水型態。
今日北極地區降雪量仍高於降雨量。但根據最新研究,一旦地球升溫幅度達到攝氏3度,那麼在本世紀末之前,北極所有陸地和幾乎所有海洋的降雨量都會超過降雪量。世界各國在最近的COP26峰會上做出的承諾可以將氣溫上升保持在攝氏2.4度,前提是這些承諾有被兌現。
即使全球氣溫上升保持在攝氏1.5度或2度,格陵蘭島和挪威海地區的降水型式仍將轉變成以降雨為主。 今年8月,格陵蘭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冰蓋上降雨,科學家們無不大感震驚。
該研究使用的最新氣候模型顯示,從雪到雨的轉變將比之前估計的早幾十年,秋季變化尤其明顯。例如,研究發現如果不減少碳排放量,到了2060年或2070年,北極中部的秋季就會變成降雨為主,早期模型預測這會發生在2090年。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轉變影響深遠,包括全球暖化加速、海平面上升、永凍土融化和道路沉降,馴鹿(Rangifer tarandus)大規模飢荒。科學家認為,北極的快速升溫也可能改變噴射氣流,增加歐洲、亞洲和北美的洪水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
領導這項新研究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學者蜜雪兒.麥克里斯托(Michelle McCrystall)表示:「你可能覺得北極中部整個秋季都在下雪,但我們發現北極秋季轉變為下雨的速度其實比過去所知更快。這非同小可。北極地區降雪量非常大,對當地一切事物乃至全球氣候來說都很重要,因為北極反射了大量的陽光。」
隨著愈來愈多的水從日漸溫暖無冰的海洋中蒸發,未來北極的降水量將顯著增加,這是科學界的共識。新研究發現,降水將主要來自降雨,如果不減少碳排放,到2100年,秋季北極降雨量將變成今日的三倍以上。
降雪對於每年冬天海冰產生很重要,雪愈少,冰就愈少,海洋吸收的熱量就愈多。研究顯示,格陵蘭島南部海岸的降雨量正在增加,這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冰川滑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進而威脅到許多沿海地區。
北極大部分土地是苔原,土壤長期凍結,但降雨增加會改變這種狀況。麥克里斯托說:「溫水進入地下可能會融化永凍土,對全球產生影響,永凍土是一個非常大的碳和甲烷儲存庫。」
對北極來說還會有其他問題,包括重要的冰路融化、更多的洪水和動物群食物減少。當雨落在雪上並結冰,會使動物難以進食。馴鹿和麝牛(Ovibos moschatus)無法突破結冰層,吃不到底下的草,導致大量死亡。
不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的蓋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降水提早的說法沒有足夠根據,因為部分新的氣候模型所預測的未來溫度比預期的高。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