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和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0日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在全球議程上的重要性遠超過生物多樣性流失,但這兩個問題其實密切相關,帶來的衝擊也很類似,必須立即一起解決。
科學家呼籲 各國應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視為一體
這份報告是IPBES和IPCC科學家首次合作的成果。根據這份報告,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影響大自然調節大氣中溫室氣體和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一方面加速氣候變遷,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受氣候變遷的後果影響。例如,能夠捕捉碳的紅樹林和海草迅速消失,不僅減少碳儲存,也使海岸線暴露在風暴潮和侵蝕之下。
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制定政策和自然解決方案,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報告作者之一、羅格斯大學生態學家帕梅拉.麥克爾維(Pamela McElwee)在線上記者會上表示:「長期以來,政策制定者傾向於將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流失視為各自獨立的問題,政策上也傾向各自分開解決。」
「氣候之所以受到更多關注,是因為人們愈來愈容易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它,像是野火和颶風。我們的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流失對人類的影響是很類似的。」
聯合國呼籲 各國2030年應保護30%陸地和海洋
報告作者們呼籲各國政府保護整個生態系統,而不只是幾個代表性的地點或物種,並希望影響10月中國昆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和11月格拉斯哥COP26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政策討論。「這份報告要讓這兩次峰會產生關聯,」IPCC 聯合主席漢斯.波爾特(Hans Poertner)說。
在昆明會議召開之前,聯合國已呼籲各國承諾到2030年保護其國境內30%的陸地和海洋。專家表示,至少30%的地球應該受到保護,才能在氣候變遷之下保護棲息地,最好能做到50%。截至目前,已有包含美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做出了30%的承諾。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上個月發表的報告,自2010年以來,世界各國共同設法將近2100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納入全球保護區,相當於俄羅斯國土面積,使目前全球受保護陸地的占比達到近17%。
然而,這些土地中只有不到8%是相連的,而連接度高的陸域保護區對於生態系的運作過程和野生動物移動時的安全至關重要。同時,海洋保護區面積僅占總面積的7%,低於2020年10%的目標。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