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尼泊爾的印度犀(Indian rhinoceros,學名:Rhinoceros unicornis)好不容易從狩獵、棲地縮減和野生動物走私的夾縫中倖存下來,現在又出現新的威脅──氣候迅速暖化,改變了牠們的生活環境。
大洪水與長期的乾旱 改變了印度犀的河流棲息地
自今年7月11日至今,尼泊爾南部奇旺國家公園(Chitwan National Park)已經發現八頭印度犀的屍體,其中半數是死於納拉亞尼河前所未見的大洪水。10月5日,一頭印度犀掉入Balmiki-Gandaki灌溉水道淹死。兩天後,又有一隻印度犀屍體被沖上河岸。
據信,其中一頭印度犀是被盜獵者趁著封城期間射殺,中斷了尼泊爾四年零犀牛盜獵的紀錄。生活在尼泊爾塔里平原的印度犀一度瀕臨滅絕,幸好,現在光是在奇旺國家公園已達到605隻,在巴爾迪亞國家公園也有十幾隻。
「印度犀克服了重重威脅,但是氣候變遷再次帶來新的挑戰,」犀牛保育博士Shantaraj Gyawali說,不穩定的天氣,包括季風期間的大雨和洪水,以及旱季的長期乾旱,已經改變了印度犀的河流棲息地。
破紀錄降雨淹沒了國家公園的草原 許多動物來不及逃生
在乾旱季節靠水坑生活的犀牛、老虎和其他物種處境艱難,因為許多水坑已經乾涸。部分原因是天氣越來越不穩定,季風降雨過多,而春季雨又太少。公園外農民過度抽取地下水也使地下水位下降。
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部在塔萊公園挖了500個池塘,加上另外200個池塘,為即將到來的旱季做準備。該機關也嘗試在氾濫平原上為犀牛和其他有蹄類動物復育原生草地,這些動物是老虎和其他肉食動物的獵物。
季風季節犀牛溺水死亡讓奇旺國家公園當局相當憂心。當局認為這罕見的大雨很可能是氣候變遷所致。今年,尼泊爾的八個氣象站降雨都破紀錄。
納斯基亞尼河分水嶺上游卡斯基氣象站在7月至9月降雨高達4519公釐,比正常高33%。奇旺今年的降雨量為3130公釐,遠高於年平均水平2450公釐。所有的雨水都透過支流匯入納拉亞尼河(Narayani River),淹沒了奇旺國家公園的草原和森林,許多野生動物來不及逃生。
奇旺國家公園人員拉姆(Ashok Ram)說:「犀牛死於自然原因時,我們不會過度擔心。但是犀牛淹死,或被洪水沖到印度,就是個警訊了。」
犀牛的活動範圍發生改變 加劇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2017年,拉普蒂河(Rapti River)和納拉亞尼河突然發生洪水,將犀牛在內的許多野生動物沖過國境,沖到印度瓦爾米基國家公園。幾個月後,九頭犀牛被送回奇旺。另一頭失踪的犀牛後來也終於被找到並安置,並於8月被送返尼泊爾。
沒有跡象顯示今年的洪水是否還會強到將犀牛沖到印度,但洪災的頻率和強度不斷提高,令尼泊爾環團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認為這是氣候變遷的關係。
此外,新的外來種植物已經取代了犀牛最喜歡的草料,潮溼的土地變得乾燥,讓犀牛不得不到公園外覓食,跑到奇旺的Sauraha和Meghauli等旅遊城鎮。犀牛在街上散步的景象讓這些地方成為旅遊景點。同時也發生農民為防止犀牛破壞作物,而電或毒犀牛的情形。
拉姆表示,他們注意到犀牛活動範圍已從國家公園東側轉移到國家公園西側:「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在尋找更好的覓食地點或水坑。」
拉普蒂河和納拉亞尼河沿岸氾濫平原與牛軛湖旁的高草叢,已被小花蔓澤蘭等各種入侵種取代,這些入侵種多是受惠於全球溫度升高的物種。
拉姆說:「氣候變遷很可能威脅到尼泊爾犀牛和自然保育上的成果。」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