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Sep. 01 2020

椰子油比棕櫚油還不環保? 新研究引發兩方激辯

  • 椰子油。圖片來源:Pixabay

    椰子油。圖片來源:Pixabay

  • 梅嘉德的研究發現椰子油對生態的危害大於棕櫚油。上半部的世界地圖以網格呈現主要產油作物的分布,下半部則以瓶內裝盛的油量代表各種產油作物每生產百萬噸油,所威脅到的物種數量(從左至右分別是椰子、橄欖、油棕、大豆、花生、向日葵與菜籽)。圖片來源:梅嘉德 Erik Meijaard

    梅嘉德的研究發現椰子油對生態的危害大於棕櫚油。上半部的世界地圖以網格呈現主要產油作物的分布,下半部則以瓶內裝盛的油量代表各種產油作物每生產百萬噸油,所威脅到的物種數量(從左至右分別是椰子、橄欖、油棕、大豆、花生、向日葵與菜籽)。圖片來源:梅嘉德 Erik Meijaard

  • 左: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為種植椰子而開墾的雨林一景。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右:印尼蘇門答臘省大規模栽植的油棕園。攝影:彭瑞祥。

    左: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為種植椰子而開墾的雨林一景。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右:印尼蘇門答臘省大規模栽植的油棕園。攝影:彭瑞祥。

  • 椰子殼曬乾後還有多種用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椰子殼曬乾後還有多種用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

2020年7月,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指出,生產椰子油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比棕櫚油嚴重5倍。但這份研究隨即也在社群網站上激起辯論。

椰子油。圖片來源:Pixabay

椰子油。圖片來源:Pixabay

例如,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靈長類動物學家拉阿德里亞諾.梅拉(Adriano Lameira)就推特(Twitter)上諷刺:「親愛的伐木公司,若您需要正當化自己在亞馬遜和東南亞國家做的那些壞事,或是需要反駁自然保育團體對您提出的批評或法律行動,那這份刊登在當代生物學期刊的研究,就是您所需要的。」

新研究指椰子油威脅20種受脅物種 「棕櫚油只影響3.8種」

這份引起爭議的研究指出,每生產100萬公升的椰子油,將對20種[1]受脅物種造成影響。從這點來看,椰子油比棕櫚油還要可怕,因為後者每百萬公升只影響3.8種物種;另外像是大豆油,每百萬公升影響的物種數更少,只有1.3種。

AD

ads-parallax

「很少人知道這件事」,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艾瑞克.梅嘉德(Erik Meijaard)告訴《Mongabay》。

梅嘉德投身熱帶保育工作超過28年,目前在汶萊一家科學顧問公司「婆羅洲未來」(Borneo Future)擔任執行長。他說,他一直都很困惑,為什麼保育人士和消費者對油棕深惡痛絕,但對椰子卻不然。「這兩種都是熱帶植物,也都占據了原先可能是原始林的大面積土地」,但是,「為什麼其中一種被講成惡魔,另一種卻被認為很美好?」

因此,梅嘉德和他的同事開始運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名錄中的數據進行研究。他們發現,雖然以全球角度來看,椰子園利用的土地面積確實比其他產油作物少(椰子樹占1230萬公頃,油棕則占1890萬公頃)。但是,栽種椰子影響了66種IUCN紅皮書物種,其中包括29種脊椎動物、7種節肢動物、2種軟體動物與28種植物。

該研究指出,一般認為椰子園造成了塞席爾(Seychelles)──一種小型鳥類馬里亞納繡眼(Marianne white-eye,學名:Zosterops semiflavus)滅絕,以及索羅門群島上的昂通爪哇狐蝠(Ontong Java flying fox,學名:Pteropus howensis)消失,這種狐蝠已有超過42年未被目擊,恐已滅絕。

其他因為生產椰子而受脅的物種還有,印尼桑義赫群島的瀕危小型靈長類、特有種桑義赫眼鏡猴(Sangihe tarsier,學名:Tarsius sangirensis),以及分佈在菲律賓三座島嶼上的瀕危物種菲律賓鼷鹿(Balabac mouse-deer,學名:Tragulus nigricans)。

梅嘉德的研究發現椰子油對生態的危害大於棕櫚油。上半部的世界地圖以網格呈現主要產油作物的分布,下半部則以瓶內裝盛的油量代表各種產油作物每生產百萬噸油,所威脅到的物種數量(從左至右分別是椰子、橄欖、油棕、大豆、花生、向日葵與菜籽)。圖片來源:梅嘉德 Erik Meijaard

梅嘉德的研究發現椰子油對生態的危害大於棕櫚油。上半部的世界地圖以網格呈現主要產油作物的分布,下半部則以瓶內裝盛的油量代表各種產油作物每生產百萬噸油,所威脅到的物種數量(從左至右分別是椰子、橄欖、油棕、大豆、花生、向日葵與菜籽)。圖片來源:梅嘉德 Erik Meijaard

哪一種作物才是毀林殺手? 不同指標得出不同結論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篇研究具有誤導性。

世界混農林業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er)的資深研究員梅內.范諾德維克(Meine van Noordwijk)說,受椰子威脅的大部分物種都棲息在小島國家上,而這些國家生產的椰子油只占全球8%。將近80%的椰子油產自印尼、菲律賓與印度。如果排除掉小規模生產者,這份研究得出的數字會變得很不一樣。

范諾德維克說,而且種植椰子的地方時常也有栽植其他作物,所以其實很難認定哪些問題是椰子造成的。

由印尼年輕保育學家組成的「印尼坦伯拉慕達」(Tambora Muda Indonesia),該組織領導者、田野生物學家旭赫拉札德(Sheherazade)也表示同意,她說,「我們需要更精確的空間分析資料,才能夠確認是什麼作物造成毀林。」

旭赫拉札德指出,如果套用更常用的指標,那結果完全不同。每栽植100萬公頃的油棕將危及17種物種,而椰子危及的物種數則是5.3種。但梅嘉德認為,用生產每百萬噸油來計算物種風險,比用公頃算來得有意義,因為他認為消費者需求決定了產業規模。

另外,社會企業「CocoAsenso」創辦人兼CEO阿薩.費恩斯坦(Asa Feinstein),他根據IUCN的資料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棕櫚油威脅的物種數比椰子油多5倍(321種 vs. 66種)。

而且,棕櫚油的生產量成長更快,紅毛猩猩基金會(Orangutan Foundation)的靈長類動物學家比魯特.高蒂卡斯(Birutė Galdikas)在推特寫道:「至少從加里曼丹來看,高達1萬公頃的油棕栽植地粗暴地切穿原始雨林,而椰子園則大多是家庭式經營,面積大概只有10-20公頃」。

左: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為種植椰子而開墾的雨林一景。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右:印尼蘇門答臘省大規模栽植的油棕園。攝影:彭瑞祥。

左: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為種植椰子而開墾的雨林一景。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右:印尼蘇門答臘省大規模栽植的油棕園。攝影:彭瑞祥。

領棕櫚油公司補助 研究涉利益衝突惹議

此外,也有批評者提出這篇研究可能涉及利益衝突。

第一作者梅嘉德領有永續棕櫚油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RSPO)、IUCN與印尼棕櫚油公司「Austindo Nusantara Jaya」的經費補助。他同時也是IUCN油棕工作小組(IUCN Oil Palm Task Force)主席。

面對這層質疑,共同作者謝爾則說,「如果因為某人與企業合作,就認為他的研究此後都不可靠,這是一種偷懶的論辯。」

投書至《Mongabay》發表不同意見的費恩斯坦則說,他可以理解每個人因為各自偏好而接觸不同議題,像是「梅嘉德從棕櫚油公司領取補助,而我則剛好是椰子的超級粉絲,不只因為我倚靠這種作物賺錢,更重要的是,我明白這種作物對於世界上一些極度窮困的農民來說,有多麼重要。我也很熱衷於森林保育工作,這是我前大半職涯所關注的議題。」

費恩斯坦所創辦的社會企業「CocoAsenso」直接向菲律賓小農購買椰子,並在該國偏遠地區建立椰子加工網絡。

椰子油副產品多樣化 但「1公噸油棕只能生產1公噸棕櫚油」

費恩斯坦認為,這份研究的分析有些「根本上的謬誤」。除了前述指出棕櫚油造成的物種受脅數量應該是椰子的5倍之外,他指出,這幾位研究者假設所有的椰子都是用來生產椰子油,而且也「只」生產椰子油。實際上,全世界只有大約2/3的椰子被加工製成椰子油。

「如果他們有考慮到這個簡單的事實,那麼他們原先寫的20.3種物種(後來修正為18.3種),就應改成12.2種物種。」

此外,研究者還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事實──每生產1公噸的椰子油,連帶地會生產2至7公噸有價值的副產品。例如一定會有0.5公噸的椰子粕(富含蛋白質,可用做動物飼料)與1.5公噸的椰子殼(可作為燃料、過濾水質等各種用途)。

此外,具有經濟價值的副產品常常也包含3公噸的內果皮(這在園藝界很受歡迎)與2公噸的椰子水。然而,1公噸的油棕基本上只能生產出1公噸的棕櫚油,以及提供棕櫚油工廠使用的一些燃料。

椰子殼曬乾後還有多種用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椰子殼曬乾後還有多種用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批研究只看歷史 強調油棕才能對應當今生態威脅

費恩斯坦指出,梅嘉德等人假設椰子只被用來製成椰子油就算了,「這還不是他們研究中最大的問題」。他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應該是,研究者說這份研究的核心是IUCN的數據,但「只關注在過去發生的事情,而非額外產量所造成的邊際效應。」

費恩斯坦認為,有關過去環境破壞的知識雖然可能有趣,但消費者與政策制定者真的需要知道的應該是「現在有哪些物種因此受脅,以及在未來是否仍會受脅」。但梅嘉德等人所提供的資訊,卻很少和當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相關。

費恩斯坦說,如果把焦點放在過去造成的環境破壞,而非目前的環境威脅,那理所當然會覺得椰子對環境的破壞力強,而棕櫚油則是美好又光明。

椰子種植歷史超過一世紀 油棕工業規模栽植晚近 20年內快速擴張

他解釋,椰子的種植歷史已超過一世紀,而且目前存在的椰子園,大部分都是在至少50年前就已經開墾建立。因此不意外地,梅嘉德等人在研究中列出的因椰子而滅絕的事件發生在1940年代。工業規模的油棕生產則相對晚近才出現,大部分的種植面積是近20年才開闢。

如果要評估特定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費恩斯坦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或許是,目前該作物栽植面積的擴張率及其對生態系的破壞力,而「梅嘉德等人在分析中完全忽略這點」,或許是因為椰子栽植擴張的速度非常慢。根據聯合國食物與農業組織(簡稱FAO)的資料,過去30年來,栽種椰子的土地新增了180萬公頃。

但是油棕就不一樣了,栽種油棕的土地擴張速度成長很快,而且是目前造成熱帶地區毀林的最大因素之一──過去30年來,有1210萬公頃的土地(將近英國一半領土面積)被轉作油棕栽植,且這些地方以前大多是熱帶雨林。

跳脫「誰比誰嚴重」論辯 環保人士仍盼關注棕櫚油威脅

所以說,環境倡議者為什麼會特別關注棕櫚油?費恩斯坦認為,答案並不是像梅嘉德等人所說的「雙重標準」,而是在準確評估這些產品目前對地球造成的不同威脅後,做出的倡議行動。

雖然這份研究的作者認為,他們並沒有要說椰子的問題比棕櫚油嚴重,只是希望讓消費者知道「所有農產品都有各自的議題」。但是旭赫拉札德擔心,這份報告會影響環保人士在印尼對抗不永續油棕種植的行動,尤其現在又有新的種植地赫然出現在巴布亞的原始林中,「油棕依然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

范諾德維克也補充,「現在的辯論走向很極端,我們應該更努力避免創造出新的迷思。」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林大利 審校

註釋:

[1] 根據該研究的補充資料,椰子危及的物種數量計算有誤,應為18.3種。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