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3 筆相關資料
1994年世界盃的廣告、速食外包裝、COVID-19的口罩──鳥類拿來築巢的東西,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多了更多塑膠垃圾的世界。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自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至今,已超過一個月,戰爭不僅摧毀了人們的生活和家園,也對烏克蘭的地景和環境造成影響。
若你能克服心理障礙,不妨考慮加入全球20億人吃昆蟲的行列!吃昆蟲好處多多,牠們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脂肪,也有非常低的飼養成本,對環境的衝擊甚至比傳統畜牧業小上許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發現年輕人腦幹中的空氣汙染微粒,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相關的分子損傷密切相關。
2020年7月,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指出,生產椰子油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比棕櫚油嚴重5倍。但這份研究隨即也在社群網站上激起辯論。
走過莫拉克 複視:環境、公路、人 十年前,8月8日莫拉克風災,帶給這片土地及人們難以磨滅的傷痛。3,600多個日子過去,自然復生、人類重建,公路總局在幸福公路館,策劃了「複視:環境、公路、人-走過莫拉克風災」特展(8月30日至11月15日),集結公路總局的文獻資料、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的視角畫面,省思走過的日子,並展望未來的道路。 主題「複視」的視覺設計呼應著此次的展覽理念,字體筆劃的消失線段,如同我們在風災中消失的環境道路,以及以往的生活。透過複視再次省思環境、公路與人的關係。我們因修復公路帶來便捷交通感到榮耀,但仰望大地之時,我們應謹記謙卑。 ▲展館一隅 複視:...
狂風吹過空曠荒地,放眼望去是無際的廣闊虛無。即便如此,仍有生物從洞穴中探頭或匆匆跑過。原來荒漠並不是像想像中那樣,一片看似毫無生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