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an. 20 2020

長江白鱘宣告絕滅

  • 最後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鱘是在2003年,而這種生物已被宣布滅絕。因為稀有,又絕種得太快,所以這個物種的照片很少。PHOTOGRAPH BY QIWEI WEI

    最後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鱘是在2003年,而這種生物已被宣布滅絕。因為稀有,又絕種得太快,所以這個物種的照片很少。PHOTOGRAPH BY QIWEI WEI

  • 白鱘長著像劍一般的長喙,這個像吻的構造上長滿了特殊的細胞,可偵測如甲殼動物之類獵物的電子活動。白鱘的分布範圍很廣,距離遍及整個長江流域盆地的廣闊範圍,甚至還會一路游到東海。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白鱘長著像劍一般的長喙,這個像吻的構造上長滿了特殊的細胞,可偵測如甲殼動物之類獵物的電子活動。白鱘的分布範圍很廣,距離遍及整個長江流域盆地的廣闊範圍,甚至還會一路游到東海。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1

白鱘(Chinese paddlefish)原生於中國長江,這種魚可以長到7公尺長,但自從2003年以後就沒有目擊紀錄了。

最後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鱘是在2003年,而這種生物已被宣布滅絕。因為稀有,又絕種得太快,所以這個物種的照片很少。PHOTOGRAPH BY QIWEI WEI

最後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鱘是在2003年,而這種生物已被宣布滅絕。因為稀有,又絕種得太快,所以這個物種的照片很少。PHOTOGRAPH BY QIWEI WEI

白鱘(又名中華匙吻鱘)和其近親物種已存在至少2億年了。這個物種能長到7公尺長,並熬過了許多無法想像的改變與動盪,像是殺死恐龍與海洋爬行動物的大滅絕。在那個時代,開花植物演化出來,並逐漸長滿白鱘遠古時代家園──也就是今日中國長江──的岸邊。

許久之後,竹子出現了。又再經過好一段時間,大貓熊也出現了。在最後幾千年(在演化尺度上僅是一眨眼的時間),這塊土地開始擠滿了人類,而中國也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混濁的長江水中,白鱘仍然像過往悠悠萬載歲月一般生活,用牠如劍一般的特殊長吻偵測電子活動、尋覓甲殼動物與魚類等獵物。

但有個現象連這種被稱為「長江大貓熊」的古老物種也無法克服──那就是人類。一篇刊登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的新研究,斷定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主要是因為過度捕撈與水壩的興築。

這是「應該受譴責、也無法修復的損失。」研究主持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的危起偉說。他找這種動物已經找了幾十年。

白鱘長著像劍一般的長喙,這個像吻的構造上長滿了特殊的細胞,可偵測如甲殼動物之類獵物的電子活動。白鱘的分布範圍很廣,距離遍及整個長江流域盆地的廣闊範圍,甚至還會一路游到東海。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白鱘長著像劍一般的長喙,這個像吻的構造上長滿了特殊的細胞,可偵測如甲殼動物之類獵物的電子活動。白鱘的分布範圍很廣,距離遍及整個長江流域盆地的廣闊範圍,甚至還會一路游到東海。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這很令人難過,」國家地理探險家,任教於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並未參與這項研究的魚類生物學家澤布.霍根(Zeb Hogan)說。「這個獨特而非凡的物種已經確定失去,沒有恢復的希望。」

霍根說,白鱘的滅絕應該被當作該保護其他淡水物種的警訊。他專門研究大型魚類,而那些魚類也特別危險:最大型的淡水動物大部分都有滅絕危機,他說。

「這是第一種滅絕的極大型淡水魚類,其他還有許多種也備受威脅──大家擔心的是還有更多魚類會滅絕,不過我們也希望,能在太遲以前扭轉數量下跌的趨勢。」霍根說。

漫長的告別

因為過度捕撈的關係,這個物種在上個世紀期間逐漸衰退:在1970年代,每年平均會撈捕25噸的白鱘。

但科學家斷定,真正害死這個物種的其實是水壩,特別是葛洲壩。這個壩蓋在長江主流上,距離大海約差不多1650公里遠。興建這座水壩的時候並未修築魚梯或洄游道,硬生生切斷了白鱘返回上游唯一產卵水域的路,而這處產卵水域是在1970年代晚期才被發現的。

葛洲壩在1981年完工後,白鱘族群就持續下降,但還沒有人想到狀況有多糟,艾凡.賈瑞克(Ivan Jaric)說。他是共同作者,也是捷克水生生物研究所(Czechia’s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與南波希米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Bohemia)的生物學家。通常的狀況是,在重大干擾和其產生的影響之間,可能會有相當長的時間差。學者估計,白鱘在1993年即已功能性絕滅,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個體能進行有意義的繁殖。

但當時仍有白鱘的目擊記錄,而在一連串失敗的圈養計畫中也捕撈到了幾條個體。2002年曾在南京捉到一條雌魚,科學家也立刻採取緊急措施來保住牠的命──但牠還是在一個月後死亡。

2003年,危起偉和同事在中國南方宜賓附近意外捕獲的一隻白鱘身上打了追蹤標籤。他們放走了那條魚,想看看牠會游到哪裡去,但沒幾個小時就收不到標籤的訊號了。那是人類看到的最後一隻活的白鱘。

學者說,展開保育的最佳時機是在1993年之前,不然也應該是要在2000年代早期以前,也就是他們開始積極進行的時候。這項研究估計,這種魚大概是在2005年和2010年之間絕滅的。

尋鱘覓祕

研究團隊沿著長江、在好幾百個地點尋找白鱘,這也是整個長江盆地持續進行的調查的一部分。他們運用各式各樣的網子、聲納、電子捕魚設備和其他技術,尋找這個物種的大小個體,但一無所獲。他們也監測了全國各地的魚市場。

之後團隊用了一套數學模型,根據先前的族群數量及每次目擊的間隔,嘗試判斷這個物種已滅絕的可能性。

賈瑞克說,野外還有白鱘存在不是沒有機會,但實在不太可能。

↑↑↑↑↑【百年回鮭】臺灣櫻花鉤吻鮭 瀕危與重生

「在調查時缺乏觀察記錄,而過去16年來,在流經高度都市化地區、用水量又非常高的河流中,實在很不可能有新的觀察。」他說。

白鱘是現存兩種匙吻鱘的其中一種,僅存的唯一親緣物種是美國匙吻鱘(American paddlefish),是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盆地的脆弱物種。這兩種匙吻鱘的親緣關係和鱘科魚類很接近,而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85%的鱘科魚類都有滅絕危機,也讓牠們成為深陷絕大危機的一群動物。
霍根指出,大型魚類不只是其生態系重要的參與者,同時也是環境品質的哨兵,因為這類動物只能生存在健康的河流中。

其他有危險的龐然大魚包括湄公河巨鯰(Mekong giant catfish, 又名巨無齒𩷶)和多鱗沙粒魟(giant freshwater stingray),兩者都被認為是極度瀕危,也都受到計畫興建的水壩威脅。

接下來呢?

白鱘滅絕所給我們的教訓,包括了保護長江與其他地區僅存物種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緊急行動以拯救這些物種,因為還有一點機會,」賈瑞克說。在研究團隊的調查中,他們並未發現原本預期會找到的另外140個物種,而其中有些物種應該有更多關注,以判斷其保育層級,危起偉說。

「應該盡快對所有瀕危的長江物種進行滅絕風險評估,」他說。

此外,像是捕魚、建水壩等活動也該接受更詳細的審查──並採取可降低開發衝擊的措施,像是魚梯。

「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平衡人類的需求和水族生物的需求,」霍根說。「而這是做得到的,並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延伸閱讀:目擊4.3公尺巨魚,消失魚種有望重返哈德遜河! / 地球上最嚴酷之地的「極端保育」

 

JAN. 2025

尋獲堅忍號

探險史上最著名沉船重見天日

尋獲堅忍號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