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朱雲瑋
漁民在海上捕撈的漁獲回到港口後,經過各種交易的方式後進入消費者市場。以澎湖馬公第三漁港為例,為了因應消費者逛早市的採購模式,大多數的漁船都是在凌晨3至4點左右回到港口,經過卸貨、整理、拍賣,大約在早上6點以前結束批發市場的作業。這些批發的魚貨隨後即進入人聲鼎沸的零售市場。
拍賣前的展示
撰文、攝影:朱雲瑋
漁民在海上捕撈的漁獲回到港口後,經過各種交易的方式後進入消費者市場。以澎湖馬公第三漁港為例,為了因應消費者逛早市的採購模式,大多數的漁船都是在凌晨3至4點左右回到港口,經過卸貨、整理、拍賣,大約在早上6點以前結束批發市場的作業。這些批發的魚貨隨後即進入人聲鼎沸的零售市場。
拍賣前的展示
在拍賣開始前,魚貨會分門別類的擺放好,讓想要購買的承銷人可以仔細的檢視並評估標價。
卸魚
拍賣市場在整理魚貨時,漁船仍持續著進港卸魚。圖是漁民從船底的冷凍艙將鬼頭刀、土魠等漁獲移至甲板上。
集散地拍賣
圖為臺北中央魚市的拍賣,臺北中央魚市的拍賣是在凌晨2點50分開始。雖是人工拍賣,但是輔以電子拍賣公布欄的即時訊息,讓拍賣糾紛降至最低,也增加了拍賣的效率。
港邊拍賣
除了將漁獲載至批發市場拍賣,亦有在港邊拍賣區直接拍賣的。圖為馬公第三漁港的拍賣場景,承銷人巡視著想要競標的魚貨並將承購價寫下,隨後將標單聚集在一起並當場開標。
冰島漁港邊
臺灣傳統的拍賣均將魚貨直接放置於地上,近年來已有一些魚市場實施魚貨不落地的政策。圖為冰島的小漁港在卸貨。在漁船上已經將漁獲分類並整理在規格化的箱子中,回到港邊由吊車直接拉起收集,效率及衛生都較能顧及。
直接收購
有些漁船有著特定的買家,或是經濟能力較為雄厚的經銷要購買特定的魚種,在魚隻還未進入公開市場時就已經完成議價,買家或是經銷直接在港邊取貨。這類魚貨就不會進入拍賣系統了。
清洗
凌晨的港口異常忙碌,漁船來來回回的卸貨。隨著漁船漸漸卸貨完畢,在接近天亮時就會開始清洗港邊卸貨區域。港邊就從忙碌穿梭的船員變成清洗者的身影。
分切處理
有些批發市場的周遭會有分切或是零售的區域。因為有些大型魚或是需要特殊處理技術的魚種,拍賣後需要再處理才能送交到消費者的手上。圖片就是臺北中央魚市中專業的分切處理商。
現地處理
圖是馬公第三漁港零售區域,魚販正在處理俗稱「刺規」的六斑二齒魨。六斑二齒魨的皮將刺處理掉後可以涼拌,身體的肉雖不多,但是可做米粉湯或是三杯。正因處理程序複雜,因此魚販多會處理好且分別販售。
收工
經過一夜的奔波、喧鬧,不到7點,港邊已經呈現著寧靜的氛圍了。船員們多已回家休息,等待中午過後的再次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