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是在問題到期之前支付的利息。」–作家 蘭芝(W. R. Lange)
情緒控制
一個疲累的孩子哭哭啼啼地要爸爸把他抱起來。氣急敗壞的家長理智線斷裂,對著孩子咆哮。孩子哀嚎,父親感到罪惡。朋友們在一家餐廳聚餐,慶祝某人訂婚:突然,其中一人含著淚跑掉,心中滿滿的嫉妒。這些不幸的場景源自於錯誤的情緒調節。情緒控制是指我們根據情況調整和表達情緒的過程。當我們評估情況並做出好壞判斷時,情緒在過程中會一步步引導我們的反應。壓力過大的家長可以有很多機會來控制他的反應:孩子開始哭鬧時、父親開始想怎麼做時、父親對孩子反應時──還有他對孩子大聲斥責、讓情況變得更糟時,或是決定控制脾氣安撫兒子、創造一個緩和情況時。我們都會這樣做。我們調整自己的感覺來平撫社會狀況、舒緩壓力並減少情緒脆弱的影響。我們多數人不只調整我們如何感覺,也會調整我們如何行動。我們會控制衝動,不對情緒不好的小孩發脾氣。我們為幸運的朋友擺出快樂的臉孔。這不只是代表我們需要控制負向情緒。當要求大家列出過去兩週他們進行情緒調節的時刻,最常被列出的目標情緒是生氣、悲傷和焦慮——但他們提到幸福感和浪漫的吸引力也是需要克制的感覺。有效率且適當的情緒調節是健康的習慣。調節力不佳是很多心理疾患的重要特徵,包括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躁鬱症和藥物濫用。另一方面,情緒控制若是造成躲避或完全壓抑情緒,就是過度調節。更有用的策略是重新評估,拉開自己與當下情況之間的距離,再分析脈絡。那個哭鬧的孩子只是累了,而家長也是。雙方多休息一陣子就能調節得更好。重新評估也能讓你改造情況,給它一個不同的情緒意義。若你在一個測驗中考不好,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將你自己視為一位失敗者,無法通過這門課程。然而,你可以藉由重新評估情況來改變你的情緒軌跡。現在你知道你需要讀什麼書,你將迎接挑戰並學習新事物。有了這個新的態度,你可以回頭實際來將你的情況變得更好。擅於重新評估的人已被發現較為樂觀,且比起他人有較好的社會關係。
倘若控制情緒的能力通常是件好事,那麼忍受苦難的能力也是。通常發現,會說「無法忍受」或「無法處理」罪惡感、憤怒、焦慮或其他不愉悅情緒的人,可能有著對情緒性痛苦較低的忍受度。他們如同一個團體,較可能遭受憂鬱,焦慮以及危險性較高且容易成癮的行為。一旦成癮,他們較難以戒除且較有可能會再犯。(心理學家如何在不虐待他們受試者的情況下,測量忍受苦難的程度呢?他們計時受試者能夠憋住呼吸的時間長度,或他們能夠將手放在冷水中的時間。)